摘要:2024年10月 10 日,赖清德以“团结台湾,共圆梦想”为题发表了任内第一次“双十”讲话。讲话全文 3496 字,以所谓“民主”与“自由”为主题,狭隘割裂两岸现实联结,并多次提及“反共不反中”等内容,字里行间无不暗示以大陆为假想敌,蓄意挑衅加剧两岸对立,煽动
自赖清德上台以来,持续操弄“反中抗统谋独”路线,抛出一系列“台独”谬论,挑动两岸关系对立,加剧台海紧张态势,引发两岸社会舆论强烈愤慨。
2024年10月 10 日,赖清德以“团结台湾,共圆梦想”为题发表了任内第一次“双十”讲话。讲话全文 3496 字,以所谓“民主”与“自由”为主题,狭隘割裂两岸现实联结,并多次提及“反共不反中”等内容,字里行间无不暗示以大陆为假想敌,蓄意挑衅加剧两岸对立,煽动两岸敌意对抗,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谋“独”挑衅自白书。
一、
“反共不反中”是上世纪80年代国民党用来宣传“既反共也反独”的口号,现在被赖清德和民进党重新从旧时代的瓦砾堆中挖掘出来,拿来论述“反中国政府,不反中国人民”,想使其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赖清德是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开始喊出“反共不反中”这一口号的。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只为了争取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台湾民众都记得,在马英九访问大陆时,赖清德直接让中央党部发文称“我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样的人,会“反共不反中”吗?
赖清德当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大陆各级政府机构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他,是不可能做到在“反共不反中”的前提下与大陆打交道的。
这两年,解放军先后进行了围台军事行动和环台岛战备警巡,而美国一直不敢进行任何干涉,这让赖清德这些“台独”分子们不寒而栗。所以他变换手法,喊出“反共不反中”的口号,一面蒙骗台湾地区民众,一面蛊惑不明就里的少数大陆人。
二、
三十多年前,国民党执政的台湾存在“蓝统”、“红统”等不同派别,但双方都还是以中华民族复兴者自居,他们才是“反共不反中”的台湾人。所不同的是,“蓝统”坚持国民党在台延续的“老法统”,“红统”主张与中共和谈统一。
当时的“红统”的组成人员大多为跟随国民党迁到台湾的“外省人”,以及一些思想左倾的知识分子。“蓝统”则大多都是出生于台湾的年轻人。但不管怎样,双方都高举“自由中国”、“民主台湾”的旗号,政治主张也是“反共不反中”。
蒋经国去世后,台湾政“统独”对立愈加尖锐化,李登辉大打“中共”威胁牌,抛出“中共若不承认‘中华民国’,两岸三通也可以断”的概念。民进党上台后,更是高喊“抗中保台”口号,在“抗中亲美”与“脱中融美”战略思维与政策下,积极配合美国推行的全面反华与“以台制华”战略,进一步激发岛内“台独民粹主义”情绪,出现一股强烈的“抗中仇中反共亲美”气氛,激化两岸对抗情绪,两岸关系也不断恶化。
民进党上台后,岛内出现的“反中”逆流,不只是反对中国大陆,而且还包括了反对或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调查结果显示,83.6%的被调查者不接受大陆坚持的“一中原则”,却有67%的被调查者接受美国认定的“一中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高喊“反共不反中”,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正如岛内媒体说的那样,这是民进党用来迷惑受过反共教育、又想与中国割裂的部分台湾人民,让他们向“台独”势力妥协的一种政治手段罢了。
三、
赖清德不断推进“谋独”试水,拉高“台独”声量,挑衅两岸关系红线,背后有其复杂的政治算计及利益考虑。
一是转移执政危机需要。出于“台独”意识形态作祟,加之缺乏专业治理能力,民进党当局始终在施政及处理社会民生议题上存在严重短板。“返核”与“反核”争议不断攀升,引发社会族群撕裂,致使能源供给不足。目前看,2025年以20%绿能取代核能的政治承诺已确定跳票,赖清德至今拿不出明确、有效解决当前岛内的能源困境,深度引发民怨。
此外,民进党当局为解决青年购房难推出的“新青安”贷款(即新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因策划不周不仅炒升房价还引发“房贷之乱”,出现“一贷难求”的乱象。另外,赖清德还因“小圈子”用人,导致台防务、交通等部门要职人选因任用不适任、不专业,频繁曝施政出包问题。正是因上述种种原因,为转移执政危机焦点、掩盖执政无能事实,赖清德转而操弄“反共不反中”的“台独”议题,企图为自身解困。
二是凝聚党内力量考量。尽管赖清德接任民进党主席后,试图以苛刻管控手段集权,但党内反对力量仍持续涌动,特别是民进党内的夺权斗争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如台前行政机构副手郑文灿涉贪遭收押,被解读为民进党内讧。
在民进党党代会权力核心改选中,虽然“亲赖系”成为最大赢家,但结果却不尽“赖意”,叛出“正国会”的陈亭妃拿到中执委选举最高票,“英系”的王世坚也位列得票第二。拥有9席中执委的“新潮流系”仅收获2席中常委,而“英系”却仅靠4席中执委就拿下2席中常委。另外,赖清德亲信林俊宪与陈亭妃因角逐2026年台南市长选举也提前“开打”,被舆论指“刀光剑影、火药味十足”。面对上述民进党内的反对力量,赖清德选择炒作“反共不反中”议题,目的无非是为凝聚绿营基本盘,稳定自身集权局面。
三是压制在野反制盘算。赖清德上台后,将民进党的鸭霸与粗暴施政发挥到极致,尤其是羁押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搜索民众党党部等做法,已更加激起在野党愤怒,在诸多重要议题上遭到更强的合力反制。除台立法机构上会期,国民党与民众党联合推动“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修订外,两党在9月开始的新会期针对台行政机构编列预算案、“大法官”提名案以及“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委员”提名案等再次展开更为严格的监督。面对在野党强力反制,赖清德转而借“反共不反中”操弄民粹,意欲向在野党施压以突破被重重牵制的困境。
四、
台湾“中时新闻网”发表岛内学者文章指出,不管赖清德怎么唱口号,也改变不了赖清德“台独金孙”的事实。因为他追求是所谓“正名制宪”的“法理台独”,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
2017年9月,赖清德在台立法机构作报告时就宣示:“我是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态度都不会改变。”从这样的人口中说出“反共不反中”的口号,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在“双十”讲话中,赖清德还宣称自己的使命是“团结2300 万台湾民众”,坚持“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吞并,以所谓“跨区域的均衡台湾”到“跨世代的照顾人民”来“圆梦”。这不过是他政治欺骗的手段——用“民主自由”与其“台独”言行相捆绑,从意识形态上隔断两岸联结和欺骗广大民众。
赖清德最擅长的,是以欺骗话术掩盖事实,误导不知情的台湾民众,颠倒黑白主次,抹黑祖国大陆形象,加深两岸误解。
赖清德说,“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支持中国、投资中国,以及协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力的提升,无非就是期待中国一起为世界带来贡献,对内重视民生、对外维护和平”。这是试图以“独立主权国家”的口吻歪曲事实,抹杀了祖国大陆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高唱“反共不反中”的同时,赖清德还妄称“我们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的努力不变,希望两岸对等尊严,健康有序对话交流的承诺不变”,实在是讽刺。
在赖清德上台后,台湾岛内越来越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抗中仇中反共亲美”气氛。在赖清德当局政策引导与绿营媒体操控下,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好感度只有19.1%,反感度高达67%;相反,台湾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达61.6%,反感度只有24.4%,呈现典型的“反中亲美”心态。
尤其可怕的是,台湾年轻人 对美好感度达69.4%,对中国大陆反感度达75.5%。这一结果,与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推动的“抗中亲美”战略有直接关系。这股“反中”逆流,不只是反对中国大陆,而且还包括了反对或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五、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曾嘲讽说,赖清德的所谓“反共不反中”,与中国国民党当年只承认一个中国,但在台湾大搞反共看似有几分相似之处,实则南辕北辙。民进党所谓“不反中”,并没有认可自己也是中国人。而两蒋统治时期,国民党可是坚决反对“台独”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民进党在上台前,和中共并无太多交集,如果民进党不搞“台独”,与中共也没有太多别的过节,“反共”从何而来?民进党想“反共”,反到什么程度?自绝于大陆之外,自困于台岛之内?这可能吗?所以说“反共不反中”,只不过是赖清德的一种政治手段罢了。
不管赖清德讲什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祖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坚不可摧,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行动坚决有力。“台独”的任何图谋和挑衅,在祖国大陆的强大实力面前,都是以卵击石,必将以失败告终。
参考资料:
《海峡导报》:《台湾岛内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抗中仇中反共亲美”气氛》
观察者网:《台湾也刮起“反共不反中”,不别扭吗?》
来源:亮仔说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