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23年9月,根据央视财经报道,按多家美国媒体信息,来德爱正在就一项破产计划的条款进行谈判,可能关闭约500家门店。当时,来德爱在美国17个州经营着2000多家门店,高达20多亿美元的长期资本租赁合同给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明显压力。
一巨头药店,计划破产裁员,门店已从4500家缩减至约2000家。
一药店巨头,准备破产裁员
今天(5月6日),根据金融界消息,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来德爱(Rite Aid)计划第二次申请破产,并宣布裁员。
据悉,该公司告诉员工,由于无法锁定额外资本来继续经营,公司将面临一年内第二次申请美国破产的压力,并且裁员。
早在2023年9月,根据央视财经报道,按多家美国媒体信息,来德爱正在就一项破产计划的条款进行谈判,可能关闭约500家门店。当时,来德爱在美国17个州经营着2000多家门店,高达20多亿美元的长期资本租赁合同给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明显压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来德爱计划破产的重要原因是超过33亿美元的债务以及有关其过量供应处方止痛药的指控。
需要一提的是,美国另一药店巨头沃尔格林,曾在 2015年提出以172 亿美元收购来德爱全部股份,试图通过整合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由于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担忧反垄断问题,要求沃尔格林剥离约1200家重叠门店,交易于2017年失败。
随后,沃尔格林转而以51.8亿美元收购来德爱约2200家门店(占其当时总门店数的47%)。
2023年,来德爱申请破产保护后,沃尔格林曾被传可能收购其剩余资产,但实际并未采取行动。
需要补充一点是,2024年沃尔格林净亏损 30亿美元,公司计划关闭 500 家门店,并于 2025 年3月同意被私募股权公司梧桐投资(Sycamore Partners)收购退市(详情见>>《一药店巨头,被卖掉》)。
超60年发展史,4500家门店缩至近2000家
据了解,来德爱成立于1962年,公司巅峰时期拥有约4500家门店,覆盖美国30多个州,拥有8万名员工,为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药品、健康美容产品、日用品及疫苗接种等。
2023年,来德爱申请破产后,门店数量缩减至约2000家,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西部,聚焦于核心市场。
以下是来德爱的简要发展历程:
1.初创与快速扩张(1962-1990年代)
1962年,Alex Grass在宾夕法尼亚州开设第一家名为 “Thrif D Discount Center” 的折扣店,初期以健康美容产品为主,1965 年增设药店服务并更名为 “Rite Aid”。
1968年,公司在美交所上市;此后,通过收购 Gray Drug等区域连锁药店,门店数突破2000家。
2.并购疯狂期(1990年代 - 2007年)
1996年,公司以38亿美元收购西海岸连锁药店Thrifty PayLess(含1000家门店),业务扩展至墨西哥湾沿岸;1999年与GNC合作引入营养补充剂专柜。
门店数量峰值:2007年以34亿美元收购Brooks/Eckerd Stores的1850家门店,总门店数达约4600家,成为仅次于CVS和沃尔格林的第三大药房。
3.危机阶段(2008-2023年)
2010年,公司因阿片类药物过量供应,面临1600多起诉讼。
2023年,公司债务高达86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2%;同年10月,公司申请相关破产保护。
规模不代表安全,合规是发展根本
可以看到,美国药店巨头通过并购快速扩张,但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债务高企,国内药店行业同样面临类似风险。
比如,一些大型连锁在经历“买买买”阶段后,暴露了并购后的管理短板,导致收购门店“连而不锁”,经营统一性较为缺乏。
另外,美国药店因阿片类药物诉讼陷入危机,而国内药店则需认真应对医保飞检和集采政策,未来门店的经营合规性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其中,医保合规是重中之重。在追溯码大规模应用,以及药店医保基金严监管的背景下,药店不可能靠打医保的“歪主意”获得长久良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国内药店行业正处于 “关店潮” 与 “转型机遇期” 并存的阶段,规模不代表安全,合规更是发展根本。
未来,药店企业要想在行业“洗牌潮”中活下来,扩张&整合、合规和创新的平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经营战略。
来源:药店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