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山东的“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0:39 1

摘要:不久前,两场蔬菜产业盛会在齐鲁大地上交相辉映。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与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同期启幕,像是给这片沃土镶上了两颗璀璨明珠。

不久前,两场蔬菜产业盛会在齐鲁大地上交相辉映。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与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同期启幕,像是给这片沃土镶上了两颗璀璨明珠。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众多游客观看“巨型南瓜” 图源|寿光市委宣传部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里,飞碟南瓜、“螺丝钉”辣椒俏皮地挂在藤蔓上;寿光展馆内,戴上VR眼镜就能“走进”虚拟农场,沉浸式育种。这恰是山东蔬菜产业“智变”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山东的蔬菜故事,早已超越了田间地头的耕耘。这里不仅有“北寿光、南兰陵、西莘县”三驾马车驰骋,更有无数“隐形冠军”默默发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山东的蔬菜便开启了一场跨越千里的奔赴,从齐鲁田垄跃上大江南北的餐桌。

俗话说,世界蔬菜看中国,中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到底有多牛?

寿光,这座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城市,由1600多家合作社组成的“流通大军”每日向全国多地供应蔬菜,比如诚麟合作社每天将近30万斤小黄瓜直接送到连锁餐饮和商超,年交易额近4亿元。此外,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日均交易量达6000吨,200余种南北时蔬在此“会师”,嫩绿的小黄瓜、火红的彩椒,还有广东的韭菜、云南的叶菜,都在这里中转,再被送往全国各地。

“无苍不成市”“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这两句话在上海广为流传,兰陵(原苍山县)早已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菜园子”。这个被称作“山东南菜园”的县城,蔬菜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年产量达500万吨,坐拥126家菜市场,其中12家年交易量在1亿公斤以上。每天,2600多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这里出发。

在上海浦东的五角兴农城特色农产品超市,兰陵特色农产品吸引不少上海市民驻足选购。

鲁西的莘县正以日均2.5万吨的供应量,悄然改写着中国蔬菜流通版图。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瓜菜复种面积100万亩,年产520多万吨;拥有日光温室30万座、大中小拱棚20万亩、露地蔬菜1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达650万平方米,瓜菜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

单县李新庄镇的干豆角年销售量占全国的80%以上,直接影响着全国市场的价格走向。这个低调的小镇,凭借着独特的加工技艺,成为全国知名的干豆角生产基地。

山东的蔬菜,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齐鲁大地与北上广大湾区等地紧密相连,为无数家庭送去温暖与美味。

山东蔬菜产业的辉煌,离不开深厚的产业根基。中国是白菜、萝卜的栽培起源地,山东则是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优势产地,涌现出胶州大白菜、潍县萝卜等一大批知名地标农产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春夏栽培的白菜、萝卜品种被日韩“洋种子”垄断。

为了打破“洋种子”的垄断,山东的科研团队日夜攻关。王淑芬带领的团队历经无数次试验,成功育成系列白菜、萝卜新品种,其“白菜萝卜优质多抗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圣萝艳玉”水果萝卜品种成功转让,让传统的“当家菜”摇身一变,成为水果界的“新宠”,这背后是对种业创新的不懈追求。

在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的分子育种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以寿光、兰陵等蔬菜基地为支柱,山东将蔬菜规模化种植推向了新高度。寿光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成为全国闻名的“菜篮子”;青岛平度的马家沟芹菜,凭借6000多亩核心种植区的清香酥脆,成为全国消费者舌尖上的乡愁。这些规模化种植基地,不仅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撑起了山东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兰陵的成果更是令人惊叹。一棵番茄树一年能收两万个果子,四米高的辣椒树采摘期长达三年,56亩地仅需4个工人,这里的蔬菜温室实现了“每天都在种,每天都在收”,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了新的诠释。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里的管道无土蔬菜栽培车间 图源|农村大众

当传统农具碰撞数字代码,经验传承对话人工智能,山东的科技之犁正在这片黄土地上,耕耘出全新的现代农业图景。

寿光新一代智慧大棚未来感十足,银白色的几何建筑下,机器狗“旺财”欢快地穿梭其中,通过环境传感器和AI算法,轻松完成20万株番茄的巡检任务,这仿佛在演绎现实版的“科技童话”。

机器狗在巡检病虫害以及长势

滨州农科园区建立起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农业综合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协同工作,让农业生产区域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在掌握,远程就能监控调节农业环境,让种地变得轻松又高效。

青岛东光明辉的现代化日光温室,无土栽培、肥水精准滴灌、数字智慧等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走进去,仿佛进入了一个蔬菜的“智慧王国”。

当然,山东的新农人们也紧跟时代步伐,化身“数字农夫”。“90后”何石宝操控着无人机巡田,结合水肥一体化、深翻等农业新技术,实现了“一人管千亩、亩亩皆高产”的梦想。

在绿色发展方面,山东同样亮点频出。临沂的菜农利用害虫趋光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为蔬菜“保驾护航”;烟台推广“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用大自然的力量控制病虫害。这些绿色发展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蔬菜品质,让山东蔬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从黄河三角洲到沂蒙山区,山东用“数字+”重塑着农业基因。这片诞生过《齐民要术》的古老土地,正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黄土地上描绘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就像寿光菜博会上那株单株年产6000斤的“番茄树”,山东蔬菜产业的未来,必将生长出更多超越想象的无限可能,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让齐鲁菜香飘得更远、更香。

来源:12345临沂首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