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丨创新赋能 降本增效 大安法院延展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领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0:47 1

摘要:全省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深入推进会召开后,大安法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改革工作由“搭框架”向“精装修”转变,形成了集约化改革“三双”局面,实现了“诉讼、执行”双集约、“事务、人员”双集约、“机关、法庭”双集约,进一步促进了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稳步提升

全省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深入推进会召开后,大安法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改革工作由“搭框架”向“精装修”转变,形成了集约化改革“三双”局面,实现了“诉讼、执行”双集约、“事务、人员”双集约、“机关、法庭”双集约,进一步促进了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稳步提升。

流程重塑,并联“诉讼与执行”协同作业

坚持理念先行,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格局。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格局,将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纳入“立审执”一体化格局中,多次召开协调会、审判执行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统一调度“立审执”衔接工作,为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执行集约化改革搭建平台。

深化审判集约,持续运作审判辅助模式。坚持以“围绕‘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中心’、五个工作组、集约‘X项’审判辅助事务”提升审判辅助事务保障服务能力,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理案件,2024年全年,最高院考核基层法院的审判绩效考核指标全部达标;诉讼案件平均办理天数低于全省均值5.1天。

完善执行集约,彻底改变原有执行模式。以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推动执行工作集约化改革,实现执行流程重塑再造,彻底转变“一包到底”传统思维和运行模式。在执行局设立执行服务(事务)中心,下设执行专岗6个;实质化运行执行指挥中心,保障执行应急调度、数据监管、统一指挥执行专项行动等工作顺利开展;落实执行案件繁简分流要求,组建“速执、普执、特执”三个执行团队,分别办理简易执行案件、涉评估拍卖执行案件、重大疑难复杂执行案件,速执团队入驻市综治中心,除办理简易执行案件外,开展“执行立案、执行和解”等工作。

深度集约,并联“事务与人员”集中运行

集约审判辅助事务,提高审判效率。将原先“点多事杂”的审判辅助事务环节细化为“排期开庭、信息质检、调查取证、评估鉴定、庭审记录、集中送达、卷宗管理”等21项审判辅助事务,由“庭前预备组、庭审记录组、庭后事务组、集中送达组、卷宗管理组”统筹办理,审判事务性工作耗时得到大幅度缩减。

集约执行辅助事务,助力规范执行。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40份,加强执行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机制保障。将原先承办法官“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立案、财产查控、案款发放”等工作事项,划分为“案件查询、执行立案、网络查控、款物管理、卷宗归档、集约送达”6项执行辅助事务,同时成立“执行案件终本管理室”、“执行卷宗扫描室”等3个“模块”,形成了“6+3”执行辅助事务工作格局,各项事务“点对点”衔接,2024年执行质效持续向好。

贴合实际集约人员,精准适配岗位。院本部审判业务部门审判辅助人员36名,在保证法官、审判辅助人员1:1配备基础上,其余26名辅助人员全部纳入集约化中心。在调查取证等工作任务不饱和的岗位设置“AB岗”,专精集约化“A岗”的同时兼顾立案、审判管理部门的“B岗”;在上诉案件流转、司法评估鉴定、网络拍卖等关键岗位上设专人。执行服务(事务)集约化中心集约人员18名,分别在6个专岗设置专人,实现专人专岗专责。2024年全年,上诉案件平均流转周期低于全省均值16.78天;接收法官指派调查取证任务69件、受理评估鉴定235件、网络拍卖89件231次。

扩能增效,并联“机关与法庭”强力支撑

延伸改革工作触角。在辖区经济活跃、人口流动频繁、案件数量相对较多、人员配置相对完备的安广法庭设置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岗,划分“审前预备、庭审记录、审后事务、集中送达、卷宗管理、执行事务”六个专岗,进一步缩减法庭审判事务工作耗时。

增强选育管用能力。组织开展业务练兵、专项技能培训,检验辅助人员适岗情况及事务熟练程度。根据工作模式设计考核方案,审判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负责工作绩效考核,政治部(督察室)负责辅助人员的培训、调配和奖惩工作。将执行作风纳入“督查+”格局,设置“督查+执行”监督室,对执行干警的执行纪律、执行作风不定期开展督查。

司法效率提速赋能。引入“新视云”送达平台,失联当事人通过第三方协查,修复率能够达到60%,线下邮政快递员常驻集中送达组,送达工作提速增效。建成“融合法庭”9个,实现“庭审中卷宗信息同步、在线庭审与本地庭审‘通用’、签字捺印只需一遍”等功能。在执行服务(事务)中心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提升执行线索即时响应、执行力量快速接处等能力。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