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张闻天看到阔别近30年的女儿,叮嘱她:你在乡下种地挺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0:34 1

摘要:其实,刘英和张闻天是老相识,早在1929年,刘英在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就认识了张闻天,只是,两人当时都忙于学业和工作,根本无心情感,所以没有过多的接触。几年后,张闻天和刘英相继回国,在中央苏区又一次重逢。

张闻天一生光明磊落,从不会为家人谋私利。

张闻天和妻子刘英,一个是外交部副部长,一个是部长助理,而两个人能走在一起,多亏了毛主席这个“红娘”。

其实,刘英和张闻天是老相识,早在1929年,刘英在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就认识了张闻天,只是,两人当时都忙于学业和工作,根本无心情感,所以没有过多的接触。几年后,张闻天和刘英相继回国,在中央苏区又一次重逢。

只是,两人在工作期间,一直没有戳穿窗户纸,旁观者毛主席倒是着急的不行。

一天,毛主席、王稼祥和刘英三人坐在一起聊天,突然,毛主席询问刘英,她怎么还不找爱人?该结婚了!

此时的刘英已经二十八九岁,距离丈夫林蔚牺牲已经过去了五六年,而且,在中央苏区,像刘英这样的女秀才还是非常炙手可热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她在面对那么多追求者时,为什么无动于衷。

对此,刘英说道,她怕生孩子,女同志有了孩子就不能工作,她想要工作,所以不结婚。

只是,毛主席还是有些担忧:“女同志没有老公不行啊,你一定要找一个。”

刘英依旧坚持,说自己不要。

毛主席故意板着一张脸,询问她是不是已经有了人选。刘英依旧固执地认为大家都是朋友。毛主席想要牵红线的心又被吊起来了,他先是给刘英说了一大串的人名,都被刘英摇头拒绝,最后,不知道毛主席有意还是无意,说道洛甫这个人还是不错的。

其实,毛主席也不是乱点鸳鸯谱。其实,早在这之前,毛主席就发现了刘英对洛甫的心思,只是不懂为什么她还会拒绝对方。为此,他还曾专门试探过刘英。

一次,毛主席故作紧张地告诉刘英,洛甫在马上打瞌睡,四脚朝天滚下山了。

刘英听后被吓了一跳,赶紧关心,他摔伤了没有?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莫急,莫急,洛甫他人没有受伤,马也没跌死,有菩萨保佑哩。大概是你刘英在保佑吧。”

对于毛主席的关心,刘英看在眼里,但是,她已经打定主意,坚决不能再长征中结婚,所以,她一直和张闻天保持距离,即便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对方。

一直到长征结束后,在瓦窑堡,张闻天才敢又一次主动征求刘英的意见:“这下有了家,可以了吧?”

刘英含羞带怯地点头。

婚后几十年,两人相濡以沫,从来都没有吵过嘴。

1942年1月,张闻天率领一个调查团前往陕北神府等地方调查。调查团的团员都是从中央各单位抽调的理论干部,刘英正是其中之一。

一天,新华社记者来到他们兴县的住地,给张闻天和刘英拍摄了一张照片,这也成为他们夫妻留下的最早的一张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夫妇并肩在外交岗位上奋斗。但是,即便处于这样的位置,张闻天也没有让自己的亲人享受特殊待遇。

1953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去上海考察,在这里,他见到了将近三十年都没见面的女儿张维英。当时张维英已经结婚,父女二人聊了很久,临别之前,张维英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介绍一份工作,让她有个固定的收入。

结果,张闻天说道:“你在乡下种地挺好,还是继续种地吧。”

两年后,为了减轻女儿的经济负担,张闻天把外孙女接到北京读书,当时张秀君才九岁,就被送去外公的住所。

张闻天将外孙女送去北京军区八一学校,让她住校。

多年后,张秀君依然记得,在外公的身边,她开了眼见,见到很多政界要人,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还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城楼上有舞会的,大家都争着和毛主席跳舞,很热闹。”

张虹生是张闻天唯一的儿子,他们对他颇为疼爱,平日里,张闻天的工作再忙碌,都要和儿子说说话,谈一谈政治、历史,检查他的作业。

然而,庐山会议以后,张闻天受到了错误批判,感到极度的压抑和苦闷。

关于这一点,刘英也在回忆录里面写道:7月20日,张闻天接到了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电话。

原来,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在会上做了8000字的发言,支持彭德怀的观点。

因此,田家英等人劝说他如果再发言,有些问题就不要再讲了。没过多久,胡乔木也打来电话,劝张闻天少说为好,结果,7月21日下午,张闻天在庐山会议华东组发言,总归讲了3个小时,涉及13个问题。

之后,张闻天的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心绞痛更是经常复发,家里和医院两点一线。张维英得知父亲的遭遇后,写信给他,她想要去北京看一看父亲。但是,张闻天给她回信:他一切都好,要相信党,接受党的长期考验。

在他最为压抑时,儿子张虹生还能陪在他身边,这给了他极大地安慰。然而,1961年党号召青年支援新疆建设时,张闻天又毫不犹豫的让儿子报名。

张虹生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后,还是放心不下父亲。张闻天又多次给儿子写信,让他努力劳动,专心务农。就这样,张虹生在新疆苦干了十几年。

一次,有人问张闻天,他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什么把儿子放那么远当农民?对此,张闻天回答:“要都不去边疆,谁去呢?”

1969年10月20日,张闻天夫妇被发配到广东肇庆,夫妻二人就住在一个简陋平房里面。两人居住的地方没有电话和熟人,就连子女都不在他们的身边。这一去就是六年多的时间。

然而,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即便病魔缠身,张闻天依旧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持读书和学习,并先后写下10多本读书笔记和13篇文稿合订本。

1974年,张闻天夫妇终于获准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和进行社会调查。随后张闻天走遍肇庆当时的主要工厂,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与此同时,他还托王震给自己转交一封信给毛主席,他想要回北京居住,接受审查。

但是,中央办公厅给出的回复是:回北京住不合适,可另选地方。张闻天又选择了上海,结果没有获得批准,最后,1975年他获准前往无锡。

来到无锡时,张闻天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他的外孙女建议他写一本自传,张闻天摇摇头:一个人的是非忠奸,历史是最公正的。

只是,张闻天的身体却并不允许,江南的气候过于多变,他的身体根本适应不了,三天两头生病,11月初,张闻天冠心病发作,接着又因为感冒引起肺水肿,住院20多天才好转,出院以后,张闻天夫妇又转到新的招待所。

只是,张闻天的病情没有得到多少改善,从1976年2月起,张闻天的病情更加的严重。

7月1日,张闻天早上听完新闻广播,喝了几口米汤,之后便静卧休息,下午的时候他更是神采奕奕地翻阅外文资料,在看到新式轮椅的介绍后,他还笑着说:“生命在于运动嘛!”

但是,不到一小时后,张闻天就因为冠心病猝死,毫无预兆地离世,卒年76岁。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张闻天追悼会,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为张闻天平反和恢复名誉。张闻天终于等来了正名的这一天,只可惜他没有看到。

来源:紅色记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