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版聚焦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十位优秀护士长,她们用静脉里流淌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手术器械的寒光中织就温暖,于监护仪器的嘀嗒声里播种希望。当白衣化作铠甲,燕尾帽扬起风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正以专业与仁心,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谨以此版,向所有用温暖焐热听诊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我们以笔墨致敬生命的守护者。
本版聚焦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的十位优秀护士长,她们用静脉里流淌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手术器械的寒光中织就温暖,于监护仪器的嘀嗒声里播种希望。当白衣化作铠甲,燕尾帽扬起风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正以专业与仁心,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谨以此版,向所有用温暖焐热听诊器的生命摆渡人致敬!
韩艳珍
韩艳珍,从急诊科到脑外科,十几年的历练让她从一个懵懂的护士成长为一个业务扎实技术熟练的主管护师;每天在苦累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神圣;用脚步和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健康的至高无上。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忙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在亲人的期待和埋怨声中,她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
她1997年参加工作,2011年9月竞聘为护士长,2014年晋升副主任护师,是河北省护理学会第十届专业委员会营养专委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会员。从2003年第一篇论文见刊《护士进修杂志》(中文核心)至今已有十余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第一主研获得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所在普外科(含胃肠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为邯郸市临床重点专科,多次获得优秀科室、护理质量优秀病区、优秀护理科研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和浙江邵逸夫医院进修,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优秀党员。
时间像是暗夜灯火,一盏熄灭了,另一盏又亮了。韩艳珍表示,回顾28年的护理之路百感交集,在凡俗的烟火里,28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当繁华褪尽,芬芳不再,愿以素心,阅来日方长。往事不可重启,必然继续奔赴远方,哪怕道阻且长。
林鲜
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位白衣天使,她以20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老年病科这片特殊的领域里,用专业与爱心谱写着生命的赞歌。她就是老年病科护士长林鲜。林鲜曾荣获优秀护士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研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数篇,SCI论文两篇。
老年患者通常多病共存,病情复杂,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林鲜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全面综合评估,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林鲜护士长积极探索“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林鲜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牵头建立了“银龄健康守护”微信群。考虑到失能半失能老人出行不便、就医困难的现实状况,林鲜积极推进“居家护理预约”小程序的应用。
林鲜的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老年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也为医院的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患者、家属以及医院同事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王保梅
王保梅在临床一线工作31年,作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深知在医疗健康领域,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性的服务,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和忧心忡忡的家属,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温暖的仁爱之心。
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放疗患者皮肤管理、介入术后护理、疼痛评估、营养支持……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精准、细致的操作。她带领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最新的肿瘤护理指南,确保每一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建立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24小时得到无间断的专业照护。
她带领的团队始终以“敬业、仁爱、创新、奉献”为核心理念,用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的崇高社会价值。这个团队用敬业守护生命,用仁爱温暖心灵,用创新提升质量,用奉献回馈社会。
伊艳丽
伊艳丽,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一科护士长,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科普基地科普知识讲座组组长。获得邯郸市“好护士”、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十佳护士”,“邯郸市优秀护士长”“医德医风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科研课题1项,参研省市科研项目5项,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二等奖1项,发表专业论文7篇。
她二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高度的责任感、过强的业务能力和果敢担当诠释着护理工作的价值。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她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从饮食起居、疾病预后、心理状态到康复锻炼,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讲解。她总是作为患者心理的“倾听者”,以亲切的笑容和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真诚和爱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
她既是技术精湛的护理专家,又是敢为人先的创新者;既是温暖患者的“白衣天使”,又是培育新人的“引路人”。她用23年的护理生涯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的当代内涵,为新时代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张静
张静,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荣获邯郸市优秀护士长、邯郸市优秀护士、青年五四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危重症救治先进医务工作者、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先后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中荣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完成科研课题1项,在研课题1项,著作1部,发表论文7篇。
她始终坚守患者至上的理念,将质量与安全置于首位,同时融入人文关怀,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且安全的护理服务。在内科领域深耕多年,她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并以此指导护士团队,不断提升护理技术水平,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她倡导人性化护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时刻关注患者需求,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患者和同事的信赖。她带领团队在护理部领导下成功申报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邯郸市护理科普基地”“邯郸市帕金森防控科普基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工作因融入人文关怀内涵变得丰富而深刻。关怀是连接医护和患者的桥梁,从心开始,关爱患者,感动患者,那些温暖人心的小故事每天都在进行着。张静护士长的故事是千万护士的缩影,她们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日复一日地真情服务,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日复一日地创造着不平凡。
张琳琳
张琳琳,主管护师,现任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伤口造口学组组长,河北省伤口造口失禁专业专科护士,北京护理学会重症医学专业专科护士。先后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从事护理工作十八年,她始终扎根临床一线,先后荣获河北省“最美抗疫护士”、共青团河北省委“冀青之星”,邯郸市“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医院伤口学组带头人,张琳琳带领团队建立了“评估-干预-追踪”全流程管理体系,跨学科协作,牵头组建“MDT伤口治疗团队”,联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营养科专家,为复杂伤口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她带领学组率先在地区内开设伤口护理门诊,将学组发展成一支立足压伤,覆盖伤口、造口、糖尿病足、失禁、烧伤等多个领域的治疗和护理的高水平队伍。
张琳琳注重人才培养,针对新护士、骨干护士、专科护士制定差异化培养计划,每周开展“案例复盘会”“技能擂台赛”,并带领科室发表论文5篇,SCI2篇,主持在研课题2项,参与课题研究3项,申请新技术1项。
李玲玉
李玲玉,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六部三病区护士长,邯郸市皮肤专科护士基地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会理事,邯郸市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主持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邯郸市科技局课题3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2024年7月31日,血液科病区搬迁至皮肤中心病区3楼,李玲玉变成了皮肤中心与血液科的“双料护士长”。此后,她每天都在需要极度严谨的血液科病房和讲究细腻操作的皮肤中心各治疗区之间穿梭,从守护血细胞计数几乎为0的患者的“生命防线”,到为皮肤病患者重建“皮肤屏障”,她用专业与温情架起跨学科护理的桥梁。
“患者的痛苦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咱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在工作中也是这么践行的。患者的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是对以她为首的护理团队最好的肯定和鼓励。作为皮肤和血液护理团队的领头羊,她采取“轮转式专科培养”模式,让科室护士依次到皮肤中心治疗室和PICC门诊轮转学习,培养的10多名护士已成为跨科室骨干力量。
从皮肤治疗室的各种光疗仪到血液科的生命监护仪,她用脚步丈量着护理的广度,用匠心雕琢着专业的深度,用爱心与智慧持续输出最优质的护理动能。
王永凤
王永凤,副主任护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一二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专家库成员,河北省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邯郸市静脉治疗专业副主任委员。从业36年来,她多次被评为邯郸市优秀护士长,邯郸市最美护士,院级优秀护士长,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河北省医学会一等奖1项,邯郸市科技局三等奖1项,护理质量专案改善一等奖3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在静脉治疗领域,王永凤匠心独运,培养了一大批热爱静疗事业的护理团队,还成功开启了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个护理门诊-PICC门诊,为护理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神经外科因收治疾病的特殊性,王永凤带领科室护理团队聚焦改善患者照护结局,围绕早期康复最佳时间、体位管理、并发症有效预防等关键维度,深入开展临床调研、证据检索与质量评价,建立了标准化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同时,梳理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联合多学科力量介入,于患者床旁开展针灸、电疗等康复项目,全力助推患者功能恢复与预后改善。王永凤还带领科室创新改良气管导管封堵方法。
任丽艳
任丽艳,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手术部副主任,河北省腔镜护理专业学组委员,邯郸市手术室护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第一届委员。
从事临床护理一线工作23年,她先后在儿科、内科、ICU、手术室进行工作锻炼,具有过硬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先后荣获邯郸市优秀护士、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在河北省品管圈比赛、邯郸市持续案例比赛中获得殊荣。近年来,她主持和参与了河北省市科技项目2项,发表了5篇论文,还拥有1项实用型发明专利。
任丽艳用23年的坚守,诠释了“白衣天使”四个字的深刻内涵。在科室管理中,她和手术部主任积极带领全科创新性地将人文精神融入手术护理中,通过加速康复路径管理,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她所在的科室连续多次获得院内“优秀护理单元”称号,她的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更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推动了专科特色护理的发展。任丽艳还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开展“运用洋葱理论提高低年资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专案改善活动。
温丽莎
温丽莎,现任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护士长,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护理工作组委员,河北省护理协会护理信息专业委员。曾荣获“河北省操作技术能手”“邯郸市医护技能比武第一名”“邯郸市优秀护士”“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邯郸市“美丽医护”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8篇、科技成果2项、专著1部。
从事护理专业26年来,温丽莎创新提出“五心护理”理念,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理心”融入每个服务细节。她坚持“患者体验先行”,所有诊疗流程必先亲身体验,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就诊体验。在她的推动下,科室陆续推出系列暖心服务:首创病历邮寄等服务,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候”;联合营养科定制131碘治疗食谱;精心准备“碘治疗小礼包”;主动协助患者办理慢特病申请。针对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她引入“正念疗法”“叙事护理”等心理干预措施。这些创新举措使科室患者满意度持续位居全院前列。
作为护理团队的领路人,温丽莎格外重视人才培养。她为新入职护士精心设计“入职第一课”,定期举办“人文护理案例分享会”,创新开展“假如我是患者”角色体验活动。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