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勿点透,责人勿说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1-07-16 14:00 1

摘要:中国人说话做事就是讲究一个“尺度”,水满则覆的道理大家都懂。做事不能太过,一旦逾越就有可能又不好的后果。

读史开眼界31篇原创内容关注

文:陆不六(读史专栏作者)

中国人说话做事就是讲究一个“尺度”,水满则覆的道理大家都懂。做事不能太过,一旦逾越就有可能又不好的后果。

在中国,“中庸之道”四个字是怎么也避不开的。

同样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交谈时,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能说到什么程度上,这个“度”是需要被仔细考虑的。

许多情况下的“知人不言尽”、“责人不苛尽”,既是一种免受埋怨的自保行为,更是延续友谊的君子所为。

君子责人,从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始终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的舒适感。指责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水准,才能真正让指责有效,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能让对方醒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认为君子行事要敏捷果断,而言语则务必要小心谨慎。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意思是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是不擅长说话。

孔子回复道:“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就是说伶牙俐齿,咄咄逼人经常会被人厌恶,若是一味地口若悬河,触碰到谈话对象的痛点,那么身边的朋友必定会一个一个离开你而去。

现在的许多人,都喜欢捏住身边朋友同事的琐事秘密八卦个不停,把这当作是娱乐消遣活动为无聊的生活消磨时间。

然而,你自己以为的率性纯真的真性情,却是有可能直接葬送了你的友情。

你的真性情,是完全有可能在你没注意到的时候伤害到别人。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言行不离道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躯体虽死而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智者,习惯从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看清楚一个人,心中有数就好了,也不必非点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种能力,“不看破”是一种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够让我们活得更理性、更透彻,不看破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快乐、更平和!

一个人将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艰难险阻都看清楚、看透彻了,仍能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情与期待,充满积极的进取之心,可以说是修炼到了不看破的境界了。

《菜根谭》有言: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

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

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高山多险石,湍流流速太快,都不是生物适合生长的环境。

用来与人相比,那么就是说一个人若是要求严格,对人苛求太甚,那么必会沦落到“人至察则无徒”的地步。

对于他人的过失,中国古人的智慧就是认为可以进行适当批评,并且要讲究分寸:“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不要过于严苛,要想到他是否能够受得住。

1952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打算谈一下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项目的计划。

到达苏联后,周总理集结人力逐字逐句讨论修改“一五”计划的草案,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印刷前,又特意叮嘱一位同志负责最后核实。

不过,周总理之后发现核对后的稿子仍有差错。但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而是第二天,周恩来在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特地去和这位校对的同志碰了杯,笑着说了一句:“罚酒一杯吧!”

这种做法既点出了这个同志的错误,又没有让他在众人面前难堪,这当然比板着脸一个劲儿地苛责要高明得多。

吕坤在《呻吟语·慎言》中说:

责人到闭口卷舌、面赤背汗,犹刺刺不已,岂不快心!然,浅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令其自新,则可。

不留情面地责备别人,直到对方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仍还不止不休,这样做尽管能够逞一时之快,其实却暴露了批评者自己心地狭窄刻薄。

所以,君子责人掌握必要的尺度,火候决不超过七分,用含蓄委婉的方式使对方感到惭愧,良心发现,从而改过自新。

君子责人,从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始终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责人过于苛刻,就会让对方感觉到嘲讽挖苦的压迫感。

久而久之,大家都会因为厌恶、恐惧而渐渐疏远你。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馀德。

口,不能随心,得有尺度;欲,不能随性,得有节制。

尘世的喧嚣,皆因人心;世间的浮躁,皆因人言。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

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王阳明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学问必须落实到自身实修上,如果只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自身践履,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哪有工夫去责备别人?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

想要做一个有德有行,又富有智慧的人,自然离不开从老祖宗的经验里学习一点技巧。

读史阅世,正是最好的方案。读史使人明智,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正好,这里有一套十七位国史大家编撰的历史丛书可以推荐给你。

这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经典中国通史》

分别由:《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16本组成。

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

1、读历史如烹小鲜,大家掌勺更有滋味

才成就了这套老少皆宜的历史巨作!

↓↓↓

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

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

既有专业的厚度,

又不乏诙谐和幽默,

文笔平实流畅,

通俗易懂!

以时间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以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历史重大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2、历史如沙,用指尖和内心去感受

钱穆先生说:“未通古人之心,焉知古代之史?”

读史通心,才能跨越时空,进入历史深处,

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国人不读史,不足以称自己爱国,因其知不深也。”

对于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积淀,未来的参考。对于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伙伴和老师,能和你对话、教你融会贯通、看清自己的成长与得失。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庞杂错综,一环紧扣一环,一点能辐射出一大片,一片中又有无数的点。

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

一部中国史,该从何说起呢?

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跟随时间的足迹一步步展开是最好的。

历史的发展是偶然也是必然。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背景,文化,传奇人物,重要事件。

而这套图书按照朝代,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在读者心中树起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清晰轮廓。

3、分册介绍

《夏商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孟世凯所作,从大禹治水到武王伐纣,叙述上古史,勾画夏商时代的远古中国的轮廓,开创奠定了后世西周的基础。

《西周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所作,这是《诗经》中描写“思无邪”的时代,踩巨人脚印而生的周始祖,成康之治,周穆王西行而遇西王母,共和行政,烽火戏诸侯……这是西周的兴衰。

《春秋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贵民、应永深、杨升南所作,这是霸主崛起的时代,春秋五霸相继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上台下台,不断轮转。这也是思想迸发的时代,奠定了中国以后数千年的文化思想传统。

《战国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谢齐、彭邦炯所作,这是战国七雄、百家争鸣、秦灭六国的热与血的时期,也是楚辞的浪漫的时代,更是仅凭一人之才、之口舌能拜相封侯,能兴一国、灭一国的时代。

《秦汉史话(上)》

《秦汉史话(下)》

南开大学历史学者潘国基所作,这有秦一统天下、举世伐秦,也有楚汉争霸、逐鹿天下,更有文景之治,却匈奴二百余里、封狼居胥的赤诚,也有宦官乱政、汉室衰亡的无奈。

《三国史话》

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柳春藩所作三国争霸,真正的历史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之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谋略与火的碰撞;司马篡魏,乐不思蜀,天下归晋……

《两晋南北朝史话》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精诚所作,这是五胡乱华的时代,是中国史上最复杂动乱的时期,也是文士思想炫发的时期,竹林七贤、隐逸之风,谈玄论道,魏晋风骨……

《隋唐史话(上)》

《隋唐史话(下)》

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乌廷玉所作,真正的隋唐史和《隋唐演义》又有什么不同?唐朝贞观到开元时期的鼎盛,为什么被安史之乱所终结?藩镇割据、权臣和宦官的争斗……黄巢起义的爆发,最终葬送了这个帝国。

《五代史话》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起炜所作,这是另一个混乱的时代,诸国并起,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造成北方无屏障可守的悲剧;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而早亡,却为宋朝打下了基础;南唐后主的悲歌,花间派的靡柔,都在这本书里。

《宋朝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泰所作,这是中国人最美好、雅致的时期,也是被人诟病最软弱的时代。靖康之耻、崖山海战;岳飞、文天祥的英雄气概;宋词的浪漫,都凝聚在这个朝代。

《元朝史话》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树森所作,发迹草原,再到驰骋亚欧大陆,从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再到忽必烈,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空前庞大帝国建立起来,却百年而衰。

《明朝史话》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娄成泉、颜章炮所作,真正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个穷到饭都吃不起的小子,只能靠舍身入佛寺当和尚才能过活,转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草根帝王的励志经历。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形形色色的奇特皇帝,都在这本书里。

《清前期史话》

《晚清史话》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系教授夏家餕所作,这是我国最后一个专制帝王的王朝,前后两极的“阴阳两面”,一面是康乾盛世,一面是被西方人蹂躏的破败王朝。

4、用专业的角度带你去看简单的历史

直观、易懂、生动,

使阅读过程不枯燥。

每册书附有朝代大事年表、朝代帝系表等,

线索清晰,便于查阅,

让读者一目了然,读透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朝代的更迭,风云涌起的变幻

千古帝王的丰伟,王侯将相的传奇

读史需趁早

但任何时候读史,亦不晚

在历史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初学者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或许是对历史最好的介绍

能真正读懂和爱上历史才是这套书的意义

一套真正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正版发行

只需:198元

具体请加读史图书售后微信:15150693264

购买方式1

添加客服微信领券下单更优惠▼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