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边境看药监|中药材GAP建设 挑起云南中药材全产业链的“金扁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1:02 1

摘要:76万亩种植基地,28个道地品种,云茯苓、白及年产量分别占全国40%、55%以上,林下三七种植规模居全国之首。2024年中药材总产量约11.41万吨,综合产值近120亿元。

北回归线穿过的滇西南秘境,绿色经纬线上,葱郁的山峦林海间,普洱以“世界茶源”的生态基因,孕育出中国最具活力的中药材种植版图。

思茅松下,白及舒展叶片承接雨露;橡胶林间,重楼在腐殖土中拔节生长;雨林里,石斛攀附树干汲取养分……这不是科幻,而是普洱“森林+药材”的真实图景。

76万亩种植基地,28个道地品种,云茯苓、白及年产量分别占全国40%、55%以上,林下三七种植规模居全国之首。2024年中药材总产量约11.41万吨,综合产值近120亿元。

当阳光倾洒林间,每一片药叶的颤动,都是普洱这片土地上自然与人类默契的共生诗行。

药监部门助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澜沧江支流的雾霭尚未散尽,澜沧县东回镇的药山已在晨曦中醒来:近千亩白及田依低矮丘陵匍匐向远,如绿绸般绵延数里,目之所及一片青绿。

4月,“沿着边境看药监”媒体行采访团走进东回镇普洱良品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洱良品益康药业”)白及GAP种植基地,阵阵药香沁人心脾。

这片优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前是闲置地,租给普洱良品益康药业开展白及规范化种植后,不仅药材质量得到了保证、企业有了利润,还带动周边七八个乡镇的农户们每年创收1000万余元。

闲地变成致富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建设是关键。跟随该企业董事长王礼中步入“宝及1号白及优良家系”选种田,这位在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耕耘多年的企业家有许多话说。

普洱良品益康药业以种植白及为主,同时种植滇黄精、百部、重楼、土茯苓、金毛狗蕨等道地药材。作为云南省首家通过中药材GAP基地评价与延伸检查的企业,王礼中表示,在普洱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他有3个“看好”。

第一个“看好”是行业前景,中医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云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可感可及。第二个“看好”是好山好水好资源,普洱森林覆盖率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好的自然气候、温度湿度、遮阴度等都是中药材生长的绝佳条件。第三个“看好”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部门有求必应,为项目落地和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王海春介绍,2023年10月,云南省正式启动中药材GAP基地评价工作,可企业对中药材GAP认定工作并不了解,如何制定长远规划、如何制定高效良种繁育工作规范、如何制定中药材GAP基地全链条监管流程等数十个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企业面前;如何助企,也成为监管部门思考的首要问题。

“药监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企业质量负责人陈愉提到,在基地筹建阶段,普洱市药监部门派出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出适宜白及生长的“黄金地带”;在公司选育新品种“良宝大白及1号”后,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联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公司新品种进行原植物形态、DNA条形码分子鉴别,以确保新品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在公司编制和修订内部白及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时,普洱市药监部门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专业意见。

王礼中指着基地正门处“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工作站”的牌子补充道:“普洱市市场监管局帮助我们申请乡村振兴资金,找专业技术团队帮助我们定标准、做检验;协助我们收集全国白及样品基原,提升白及质量标准;还积极帮助我们拓展市场。”

除了白及,普洱良品益康药业还与当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共建7273亩茯苓林下基地,成为省内最大的GAP基地。

“中药材GAP”是最好的市场。普洱良品益康药业凭借GAP优势成功入围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增加了农户收入超600万元,带动乡村就业4000多人次。

中药材GAP重塑云药格局

在普洱,还有另一家药企也在中药材GAP建设方面积极作为。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经过6年的科研攻关,秉持着“不伤害每一片森林”的宗旨,率先在国内突破石斛、龙血树、滇黄精、重楼、余甘子野生药材林下繁育生长的科技难关。

为了更好地保护普洱原始森林,同时带领周边少数民族共同致富,公司建立了国家批准的林下利用野生珍稀药材基地——淞茂谷。其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3320亩,种植有石斛、龙血树、滇黄精、重楼、余甘子等药材。以符合地理、气候、环境与有机栽培等标准,打造国内林下种植中药材的GAP认证基地。

走进淞茂谷,绿荫蔽日,溪水潺潺,树上附生石斛,林下套种重楼,黄精与乔木共生。龙血树树脂散发出微苦的药香,余甘子果实裹藏着青涩的回甘,与松针的清新交织成淡淡的草木清香。每株药材都遵循自然节律生长,树影婆娑间,滴灌系统的水珠悄然渗入树根,与山泉水共同滋养着这片立体药园。

公司总经理高建波向记者介绍,淞茂谷的药材种植遵循 “三不原则”:不砍树、不施肥、不打药。将野生种源移植到林下,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进行种植;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管理方式,定期监测湿度温度。“药监部门不仅会定期对我们的中药材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还会在中药饮片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指导。”

目前,淞茂谷已成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年产量达200吨,年产值约为2亿元。

云南省药监局二级调研员黄俊利提到,从全省层面来看,中药材GAP正在重塑云药格局,规范化生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云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中药资源8875种,其中药用植物特有种类1562种,占全国的49.59%。2022年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后,云南省闻令而动,将中药材GAP纳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建设,印发了《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实施GAP基地评价和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省份。通过“基地评价+延伸检查”模式,强化协同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的共管共建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14家企业26个基地通过GAP评价,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布10期中药材GAP延伸检查结果的通告,14家药品生产企业的26个产品可标注“药材符合GAP要求”,数量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GAP基地总面积达1.5万亩,覆盖三七、重楼等12个道地品种。

黄俊利介绍,此外,云南省创新建设全国首个中药材GAP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基地申报、审核、评价全流程线上办理,累计服务30家次企业的70个基地。同时,由云南省药监局牵头建设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与“云药追溯质量平台”的无缝对接,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药材从种植到制剂的全流程信息。

在普洱良品益康药业的种质资源圃里,技术员正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数十份白及种质的生长数据。企业自主选育的“良宝大白及1号”,含量比普通品种高18%,这一成果改写了行业标准;企业的白及品牌“滇及”连续3年获云南省“10大名药”称号;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企业提供的白及指纹图谱成为全国质量检测的基准。

王礼中告诉记者,“云药出滇”的背后,是药企爱滇、药监助企,云南省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让做优中药材种植端挑起了云南中药材全产业链的“金扁担”。

记者 郑恒 施颖 谢玉鑫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