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经营一家小型玉米淀粉厂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20余家子公司,玉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锋带领企业不断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构建起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如今,企业已成为我国单体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总量约600万吨。王玉锋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优秀
王玉锋:用一粒粒玉米闯出一条转型路
本报记者周林
从经营一家小型玉米淀粉厂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20余家子公司,玉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锋带领企业不断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构建起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如今,企业已成为我国单体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总量约600万吨。王玉锋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名单。
深耕产业链,锻造硬实力
2000年,王玉锋成立玉锋实业集团,以玉米深加工为核心,逐步构建起覆盖收储、初加工、深加工、研发及贸易的格局。
在玉锋实业集团,玉米进了罐,就会被“吃干榨净”。“玉米多次加工的增值潜力可以持续挖掘。”王玉锋表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深挖产业链,闯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转型势在必行!20余年,王玉锋带领集团一次次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使玉米附加值成倍增长。相继成立玉星生物、玉星食品等企业,完成玉星VB12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工程。2017年后,接连启动年产40万吨果葡糖浆、46万吨结晶糖等重大项目,并投资56亿元建设玉锋大健康生物产业园,生产葡萄糖酸钠、甘露醇等健康产品。
六次转型,从最初级的玉米淀粉,到辅酶Q10、赖氨酸等产业链顶端产品,王玉锋带领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的生产基地,企业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智造焕新,绿色突围
在玉锋实业集团,黑灯工厂已实现“万物互联”。
一万多平方米的车间里空无一人,只有器械设备微微的嗡嗡声响证明它们正在工作中。企业引进DCS集散控制系统,系统按照指令实时检测着车间里2.5万个仪表,精准指挥着车间里4万个阀门。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路径,也是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王玉锋说。通过工业4.0升级,企业建成多个黑灯工厂,单车间用工缩减至无人值守;实施智能化、自动化“六控”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稳定、能耗降低、安全生产,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王玉锋坚信质量、创新、绿色发展是立身之本。他通过分解落实环保指标,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技改、生产组织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推进节能减排、环保治理工作。为提升产品质量,他引进多套中间体在线监测设备,产品生产线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加上操作者、班组长、质检人员层层把关,各项内控指标均严于国家标准。
心系乡土,回馈社会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应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服务家乡。”王玉锋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
他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选购优质高淀粉玉米品种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植,到秋季,再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玉米,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问题,而且使公司获得了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
如今,玉锋实业集团带动宁晋县及周边地区1万多个自然村、120余万玉米种植户和5千余个运输专业户、3000多家养殖专业户发展,并与周边50余家饲料加工企业、8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20余家淀粉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王玉锋还推行“温馨家庭式”管理,建设员工家园解决住房难题;连续17年为周边7个村庄内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养老金;为农村修路、建校、困难救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近500万元;持续资助品学兼优大学生,已累计资助80余名大学生,资助金额达125万元。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