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期间,研究人员给高脂饮食(HFD)喂养的小鼠补充中药+益生菌组合(TCMP)后,小鼠甘油三酯水平下降41.71%,总胆固醇水平降低54.24%,证实了TCMP在脂质代谢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千年中药遇上肠道益生菌,你的脂肪肝有救了!
近日,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发布重磅研究成果:中药+益生菌组合能够逆转高脂饮食带来的影响,并将肝脏脂质代谢维持在较低水平。
实验期间,研究人员给高脂饮食(HFD)喂养的小鼠补充中药+益生菌组合(TCMP)后,小鼠甘油三酯水平下降41.71%,总胆固醇水平降低54.24%,证实了TCMP在脂质代谢方面的积极作用。
1.益生菌+中药如何“吃掉”肝脏脂肪?
实验过程中,浙江大学科研团队通过构建高脂饮食(HFD)小鼠模型,首次以科学数据印证了中药复方与益生菌协同增效的代谢调控机制。
想象一下,高脂饮食后的小鼠肝脏就像被灌了猪油的气球,又肿又油。
科研人员神操作:给小鼠喂了7周的TCMP组合后,转机出现了——
小鼠体重直接减轻15.5%,附睾脂肪和腹股沟脂肪分别缩水减少13.83%、15.18%,连脂肪细胞都从“气球状”变回了正常状态;
在肝脏代谢层面,小鼠体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下降41.71%和54.24%,相当于给肝脏做了一场“油脂大清扫”。
科研人员由此推断,在饮食中添加TCMP能够显著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对脂肪堆积和糖代谢紊乱的双重调控效果。
顺着肠道菌群这条线索深挖,研究者发现TCMP进入小鼠体内后就像一支“特种部队”:不仅能帮助修复肠道屏障,还可以激活脂质氧化开关,甚至还能促进AKK菌这类“清脂能手”繁殖,从内到外重塑肠道微生态。
国内肝病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治疗思路的革新,更开辟了微生物调控治疗脂肪肝的全新赛道。即便目前这项研究仍处于动物阶段,但我国科研团队的创新速度与研究深度,足以让世界看到中国在肠道菌群科研领域的硬核实力。
网友辣评:“中国科研团队出手,就是一流水准,一个字,稳!”
突破中药与益生菌协同应用瓶颈,是我国科学家成功打破益生菌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后,在肠道菌群研究国际赛道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很长一段时间,杜邦、科汉森等欧美巨头凭借百年菌种库积累和技术封锁,控制着我国85%的益生菌市场。核心菌株专利壁垒、高端发酵工艺垄断,全国微生态健康领域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为了填补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国内首家综合衰老干预中心时光派联合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历时3年,经过数千次试验,建立了多个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和基于AI的菌群数据库,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适合国人体质的AKK001菌株,打破欧美垄断局面。
图/消费者观察肠倍轻Akk001成品
这支“中国菌”有多牛?
研究人员对比多个市场化AKK菌株功效,以小鼠肠炎模型的药效试验研究为例,AKK001在DAI(疾病活动指数)、肠结长宽比等多个评分优于海外AKK菌株,妥妥的“国货之光”。
2024年,香港生物科技公司Timeshop研发全球首款口服制剂——肠倍轻Akk001,一经推出便迅速流行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目前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已经吸引超10万+人关注,复购率也远超业内平均水平。
在基础上,中国研发团队还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将“肠倍轻Akk001”生产成本降低80%,并实现20吨级量产,真正实现“中国菌,中国肠”的精准适配。
据TimeShop中华区负责人透露,除了在京东等线上平台走俏外,肠倍轻Akk001还获得了来自美国、新加坡、英国等上千名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肯定,达成了多项跨国投资合作项目。
3.全民健康时代的中国方案
当前,肠道菌群已成为全球的主流科学研究领域。根据PubMed数据,2010年,全球肠道菌群研究论文数量仅86篇,2023年已达10360篇。其中,中国学者贡献显著,2025年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团队在《Science》揭示肠道菌源DPP4酶作为2型糖尿病新靶点,发现
与传统药物西格列汀疗效差异的菌群密码;在肿瘤治疗前沿,浙江大学医学院证实,特定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可以增强抗癌药物疗效。
从AKK001自主创新到肠道菌群各项实验突破,一系列科研成果显示,我国科学家正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显然,以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的全民健康新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