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领航 助力云菌出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1:11 1

摘要:日前,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表彰2024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的决定》,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获评云南省工人先锋号。

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忙碌。

日前,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表彰2024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的决定》,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获评云南省工人先锋号。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聆听该荣誉背后的企业成长故事。

从单一生产到综合型加工

“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创立,至今已有25年历史。”公司工会主席卓春燕介绍,该公司目前在易门县拥有2个标准化工厂,共计5条生产线,每年可加工食用菌制品5000吨、发酵性豆制品1000吨,资产总额达1.2亿元,吸纳160名员工就业,在当地食品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跟随卓春燕的脚步,记者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整个生产线上的清洗、分拣、切块等工作井然有序,工人们身着洁净的工作服忙碌着;在研发中心,研发人员针对一批即将出厂的野生食用菌产品的味道、水分等指标进行着检测;在公司会议室,研发中心负责人黄俊翔与研发组成员针对新产品的研发,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

2015年1月,该公司组建云南易门益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发展至今,研发中心下设理化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留样观察室、研发设计室、小试车间、成果转化室几个分部门,现有外聘专家7名,公司研发人员27名,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桂明英博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点。

卓春燕说:“公司从最开始单一的生产蕨菜、腐乳等制品逐步发展转型,成为以食用菌制品、蔬菜制品、罐头食品、调味料、发酵型豆制品等为主的综合型食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

打开智慧引擎 攻克多个难题

走进公司的产品展示厅,“云之南”系列的菌子焖饭、云南山珍牛肝菌、麻辣小菌等袋装产品,风味鸡枞菌、香辣干巴菌佐餐酱、美味松茸菌佐餐酱等罐装产品琳琅满目。

“野生食用菌深加工是公司的生产重点,它的技术含量比较高。”黄俊翔坦言,研发中心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谋求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为目的,承担起产品研发、质量管控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黄俊翔指着柜台上的益生菌铁皮石斛发酵液、益生菌纳豆等发酵豆制品介绍,发酵性豆制品有提升营养吸收、调节肠道健康、降低抗营养因子等功能,但是产能低且质量不稳定。研发中心人员经过无数次试验,才打破季节枷锁,解锁人工接种、恒温发酵、水分均衡的发酵“密码”,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变化。

近年来,研发中心利用生物酶解技术成功研发野生食用菌汤包、野生食用菌调味品等多个新产品,取得3件专利、14件新型专利,在填补市场空白及提高野生食用菌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断丰富产品 助力云菌出滇

“为良品铺子、天味集团、嘉华集团、满小饱、云南白药、冠生园等多家企业承接代加工,研发野生食用菌方便火锅系列、预制菜系列、汤包系列等产品。随着研发技术逐渐提升,公司的产品不断丰富,助力云菌出滇,并走出国门。”黄俊翔说。

据悉,该公司通过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BRC全球标准体系、CSR认可的社会责任等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研究院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在全省设立30余个收购站,带动菌农增收致富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将云菌从深山搬到了实验室,从生产线再回到餐桌上。

黄俊翔说:“我们的研发人员用心守护着大自然的馈赠,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各种野生食用菌深加工产品。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杰 文/图)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