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厨娘汤好珠带着她躲回浙江江山老家,对外谎称是亲女,改名“廖秋美”。到12岁,她就穿上草鞋,和男孩子们一道上山砍柴,一捆一捆的柴背回家里,年年都烧不完。邻居惊叹:“这女娃砍柴比男娃还利索!”
1946年,戴笠坠机身亡后,其子戴善武继承父业,却因残害革命者被公审处决。妻子郑锡英携三子仓皇逃台,唯独将6岁的戴眉曼托付给戴家厨娘汤好珠。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让这个本该锦衣玉食的女孩,一夜成了“弃子”。
故而只得无奈滞留于大陆,那么其后她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
厨娘汤好珠带着她躲回浙江江山老家,对外谎称是亲女,改名“廖秋美”。到12岁,她就穿上草鞋,和男孩子们一道上山砍柴,一捆一捆的柴背回家里,年年都烧不完。邻居惊叹:“这女娃砍柴比男娃还利索!”
1953年,戴眉曼因为特殊身份被迫入狱。面对审查,她坦然道:“我信党,好人坏人都分得清。”一个月后,她因表现良好获释,但“戴笠孙女”的标签仍如影随形。村民议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养母咬牙供她读完小学,但因家贫,戴眉曼主动辍学。15岁时,她在生产队一年挣2000工分,比壮劳力更拼命,算是佼佼者了。乡亲们逐渐改观:“这丫头干活实诚,和戴家那帮人不一样!”
18岁的戴眉曼出落得清秀端庄,提亲者却畏缩不前。直到邻居牵线汽车修理工谢培流——他幼时与她采过山楂,重逢时笑言:“特务爷爷关你啥事?我只认你是廖秋美!”
乡干部力挺这对恋人:“党的政策不搞株连!”1960年,两人简朴成婚。谢培流月工资36元,戴眉曼缝补旧衣,用门板改制木箱当嫁妆。洞房夜,她含泪道:“这辈子,我终于有家了
1966年,特殊年代的风暴席卷江山县。戴眉曼因身份被揭发,押送江西某农场劳改。临行前,谢培流将三个孩子搂在怀里,塞给她一罐咸菜:“你安心改造,家里有我!”
农场里,她每日挑粪种菜,却总哼着小调。管教干部好奇:“你不怨?”她擦汗笑道:“我爷爷欠的债,我还!”两年后,她带着“改造标兵”奖状回家,发现谢培流用旧轮胎给孩子们做了凉鞋,灶台上还温着一碗梅干菜。
戴眉曼到江西后,在一家小工厂上班,没过多久工厂就倒闭,后来便一直在家干家务。她生有两子一女:大儿子谢明是火车司机,二儿子谢平是个体运输户,女儿谢佳丽在一家纺织厂当统计员。
1991年,台湾高雄某疗养院病房。75岁的郑锡英颤抖着抚摸女儿的手——这双手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床头的收音机正播着《故乡的云》,她泣不成声:“当年抛下你……”戴眉曼摇头:“妈,我现在很好。”
原来,戴家三子早通过香港辗转联络。大哥戴以宽特意从美国飞台,塞给她金条补偿。她转身捐给希望工程:“我吃惯了咸菜,孩子们该尝尝肉味。”
2005年,戴眉曼靠着每月可以领到280养老金过日子。邻居总见她端着搪瓷碗,咸菜拌饭吃得香甜。有记者追问:“您祖父若在世……”她指向院里的咸菜坛子:“他会明白,这比枪炮管用。”
三个子女均成普通劳动者。次子谢明在工地搬砖,女儿谢小凤开杂货铺。逢年过节,全家挤在60平老屋里包清明粿。她说:“我爷爷的名字写在史书里,我的名字刻在儿孙饭碗里。”
2014年,戴眉曼在《江山日报》读到篇《论戴笠功过》,平静合上报纸。菜园里,新腌的雪里蕻正飘香。有游客慕名寻访,她摆手笑称:“我只会腌咸菜,不会讲故事。”
或许,这才是历史最深的隐喻——当军统之王的孙女用皲裂的双手捧起粗瓷碗,当两岸恩怨化作疗养院的一滴浊泪,时代早已在咸菜的酸香里,悄然翻过血雨腥风的一页。
参考资料:凤凰资讯-解密:军统巨头戴笠后代今何在?
来源:希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