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副区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1 18:30 1

摘要:王振华,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水利、畜牧等领域。

王振华,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水利、畜牧等领域。

一、现任职务与分工

主要职责

- 综合协调:协助区长统筹全区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畜牧产业管理。

- 核心分管领域:

- 乡村振兴:主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统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及产业项目落地。

- 现代农业: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及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 水利生态: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河道治理及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 畜牧保险:协调畜牧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

分管部门

- 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水利局、畜牧局、农场、原种场。

- 联系区气象局、人保淮阳分公司、财保淮阳分公司等驻淮保险机构。

---

二、重点工作与成效

(一)乡村振兴与集体经济

1. 试点村培育

- 2024年7月主持乡村振兴试点村选评,通过“村支书演讲+专家评审”模式,从38个行政村中选出刘振屯镇夏楼村等6个试点村,推动“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

- 试点村承诺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等路径,2025年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2. 产业帮扶升级

- 2024年推动受损日光温室大棚修复工程,制定“分类处置+联农带农”方案,修复大棚1200余座,带动5000余户农户参与设施农业,户均增收8000元。

(二)农业科技与全产业链

1. 校地合作突破

- 2025年4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揭牌仪式,推动时庄全链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整合中国农业大学科研资源与爱格瑞科技技术,构建“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一期建成132座日光温室,引入智慧植保机器人、AI病虫害监测系统等数字技术。

2. 数字农业实践

- 依托爱格瑞科技“田警”智慧植保平台,2025年在时庄园区部署土壤墒情监测站、苗情可视化系统等设备,实现农田数据实时采集与精准管理,预计亩均产量提升15%。

(三)水利与防汛

- 防洪能力提升:2024年完成西蔡河、黑河等河道疏浚工程,加固堤防12公里,新建涵闸6座,2025年汛期成功应对3次强降雨,未发生农田内涝。

- 灌溉设施优化:推动全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惠及8万农户。

(四)人居环境整治

- 示范创建:2024年督导郑集乡开展“六清六乱”整治,清理垃圾死角230处,改造户厕3500户,打造“四美乡村”示范村4个。

- 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清运体系,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

三、工作特点

1. 科技赋能导向: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企业+政府”协同模式,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成为全国首个乡村级科研平台。

2. 问题导向治理: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中,针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整改销号制”,2024年整改问题47项。

3. 民生优先理念: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推行“群众参与积分制”,通过“红黑榜”公示激发村民自治动力,群众满意度达92%。

---

四、社会评价

- 2024年获评周口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其主导的时庄全链农业项目被列为河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工程。

- 在2025年淮阳区“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其推动的“三变改革”试点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

五、发展规划(2025-2027)

1. 目标定位: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标杆区。

2. 重点任务:

- 实施“数字农田”工程,2027年前建成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至65%。

- 推进“三链同构”,2026年前打造小麦、玉米、蔬菜3条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 深化“三变改革”,2027年实现全区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全覆盖。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