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即将在瑞士展开高层经贸会谈,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让世界的目光齐聚瑞士,多家外国媒体也开启了持续追踪报道模式,全球舆论场热闹非凡。
全球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即将在瑞士展开高层经贸会谈,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让世界的目光齐聚瑞士,多家外国媒体也开启了持续追踪报道模式,全球舆论场热闹非凡。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指出,随着中美这两大经济体即将在瑞士开启会谈,中美贸易战或许正走向缓和。他们用敏锐的视角捕捉到了这次会谈背后隐藏的巨大意义,就像是在暴风雨的国际贸易海洋中,看到了可能放晴的曙光。自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激进的关税政策让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这次会谈,无疑给紧张的局势带来了转机。
《财富》杂志同样关注着这次会谈,认为鉴于这是近期中美贸易战以来双方的首次正式对话,此次会谈将有助于确定两国愿意就哪些问题进行谈判,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一场关键战役前的战前会议,双方会在这次会谈中划定“战场”,明确未来谈判交锋与合作的方向。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更是着重强调,这次“破冰”贸易会谈事关重大,因为其结果很可能改变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未来。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中美经济关系的走向,直接关乎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以及无数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注意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关于“本周末的谈判将侧重于缓和紧张局势”的表态。报道还援引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研究教授、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苏珊·希尔克的观点指出,这表明美中之间“脱钩、极端的关税水平,将朝着降至零,或是降至最低水平的方向发展”。这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中美关系缓和,回归正常经贸往来的期待。
《时代周刊》的报道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利的观点,指出美中双方高级谈判代表坐到谈判桌前的决定是向前迈出的积极一步。洛夫利还认为,中国可能在谈判中占据上风,因为美国许多产品依赖中国,中国在美国以外培育了市场,这些因素可能使中国能够在谈判中采取更耐心的态度。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关税措施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沉重打击,玩具制造商、电子产品零售商和农产品出口商都深受其害,叫苦不迭。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指出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占据上风。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称,中国已转向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金融专栏作家戴若·顾比也表示,“美国整个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中国有替代市场……美国则越来越脆弱,因为它无法迅速找到中国进口产品的替代品”。
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4月份中国出口增速远超预期,同比增长8.1%。虽然对美国出口环比下降17.6%,但对其他市场却涨势喜人。今年一季度,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高达234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6%。这些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外媒的观点,展示出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韧性与活力,也让这次中美经贸会谈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看点,世界都在翘首以盼会谈的最终结果。
来源:故事的小黄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