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金朝虽不及唐宋那般星光璀璨,但也不乏耀眼的人物。李纯甫,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学家。他年少时,曾作《矮柏赋》,以诸葛亮、王猛自期 ,彼时的他,意气风发,壮志满怀,渴望能在这世间闯出一番大事业,就像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一样,建立不朽功勋。这
在历史的长河中,金朝虽不及唐宋那般星光璀璨,但也不乏耀眼的人物。李纯甫,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学家。他年少时,曾作《矮柏赋》,以诸葛亮、王猛自期 ,彼时的他,意气风发,壮志满怀,渴望能在这世间闯出一番大事业,就像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一样,建立不朽功勋。这等豪情壮志,可不是一般少年能有的,瞬间就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
李纯甫,字之纯,号屏山居士 ,出生于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他的家庭背景相当不错,祖父李安之是西京进士第一名,父亲李采也曾担任益都知府。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李纯甫自幼便聪慧异常。他先是学习词赋,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后来又攻读经义,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金章宗承安二年,年仅 20 岁的李纯甫就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了他的传奇人生之旅。
李纯甫可不是那种只会舞文弄墨的书生,他对兵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心怀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 。金章宗南下伐宋时,他仿佛化身成了神机妙算的谋士,两次上疏策对战争胜负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的分析鞭辟入里,就像是提前知晓了历史的走向,金章宗看后大为惊奇,立刻将他的上疏文本送至军中。结果呢,战果就像他预测的那样,这可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由此也能看出,李纯甫不仅文学造诣高,对军事也有着独特的见解,真可谓是全才。
因为他的文章出色,被宰相举荐进入了翰林院,这可是文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里他能离自己的政治理想更近一步。可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蒙古兴起后,他再次上疏论时事,满心期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可这一次,他的建议如石沉大海,未被理睬 。这种滋味肯定不好受,就像是你满腔热血,却被一盆冷水浇灭。
金宣宗为避蒙古围困,迁都汴京,李纯甫也随从南迁,第二次进入翰林院,并授任尚书左司都事 。本以为能在这里大展拳脚,可当时丞相高琪专权,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李纯甫心里明白,跟着这样的人,迟早会惹祸上身,于是他以母亲年龄大为由,果断辞官而去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久之后,高琪就被诛杀。这一系列的经历,足以看出李纯甫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后来,李纯甫第三次进入翰林院,负责科举之事 。他在文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后进之士都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纷纷效仿他的文风。但在那个复杂的官场,他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大末年,他因为取人逾新格,被贬出京,担任坊州通判 。还没等他去赴任,又改任京兆府判官 。在这跌宕起伏的仕途里,李纯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没有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
李纯甫的思想,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儒释道三家。他主张儒释道合一 ,这种思想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在他看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
他在《鸣道集》中提到 “三圣人者,同途而殊归,皆引人为善。” 这句话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他思想的大门。他认为,儒家的 “仁”、道家的 “道”、佛家的 “慈悲”,虽然表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引导人们向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这种观点,打破了当时人们对儒释道三家的固有认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固执地坚守着自己所信仰的一家之言,对其他思想流派抱有偏见 。但李纯甫却不一样,他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儒释道三家。他觉得,这三家思想就像三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儒家让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遵守道德规范,实现人生价值;道家让人学会顺应自然,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佛家则让人看透生死轮回,放下执念,追求解脱 。他把这三家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就好比一位大厨,将不同的食材巧妙搭配,烹饪出了一道美味佳肴。
李纯甫的《鸣道集》,那可是一部在当时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的著作 。它的创作背景可不简单,当时宋代儒者排佛言论盛行,他们认为佛教的思想与儒家的正统观念相悖,对佛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李纯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站出来,为佛教正名,于是就有了《鸣道集》 。
在《鸣道集》中,李纯甫火力全开,批驳宋代儒家对佛教的排斥观点 。他指出,宋代儒家对佛教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只看到了佛教表面的一些形式,而没有深入探究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内涵 。他用犀利的言辞,剖析了宋代儒家观点的漏洞,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了错误观念的毒瘤 。
比如,宋代儒家认为佛教的 “出世” 思想会让人逃避社会责任,李纯甫则反驳说,佛教的 “出世” 并不是让人逃避现实,而是让人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他还引用了很多佛教经典中的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那些排佛的儒者们无从辩驳 。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些人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他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学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而另一些人则对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他背叛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但不管怎样,《鸣道集》的出现,都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儒释道三家的关系,对金朝乃至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的学术迷雾中,为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
李纯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瞩目。他的散文,文风雄奇简古,仿佛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直击人心 。他特别喜欢效法《庄子》《列子》,那种汪洋恣肆、奇幻瑰丽的风格在他的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比如他的一些政论文章,在论述国家大事时,可不是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就像在描绘战争局势时,他会说 “如猛兽之搏兔,势不可挡” ,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这种独特的文风,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很多后进之士都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纷纷模仿他的写作风格 。他就像是一位文学导师,引领着当时的文学潮流 。
再看看他的诗歌,那更是充满了奇幻的色彩,想象奇特,犹如天马行空 。在《雪后》中,他写道 “玉环晕月蟠长虹,飞沙卷土号阴风” 。这诗句一出来,就像是一幅神奇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玉环晕月”,把月亮周围的光晕比作玉环,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蟠长虹”,又给人一种长虹环绕的壮观之感;“飞沙卷土号阴风”,则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狂风呼啸,看到了飞沙走石的景象,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奇幻色彩 。
还有《赤壁风月笛图》中的 “钲鼓掀天旗脚红,老狐胆落武昌东” ,仅仅两句诗,就把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和紧张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 。“钲鼓掀天”,让我们听到了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战鼓声;“旗脚红”,则给画面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仿佛能看到那猎猎作响的红旗;“老狐胆落武昌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把敌人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李纯甫诗歌风格的独特魅力,他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奇幻、瑰丽的意境 。
李纯甫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就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金代及后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
在金代,他的思想和文学主张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派 。他的弟子雷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雷渊的文学风格深受李纯甫的影响,他的文章同样气势磅礴,言辞犀利 。在学术思想上,雷渊也继承了李纯甫儒释道合一的观点,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这一思想 。他们师徒二人,就像两颗璀璨的明星,在金代的文坛和思想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
除了雷渊,李纯甫的思想和文学风格还对当时的其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李经、宋九嘉、赵官之等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受到了李纯甫的启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李纯甫的影响下,这些文人的作品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追求创新和独特 。他们的创作风格,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为金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李纯甫的思想和文学风格不仅在金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他的儒释道合一思想,为后世学者研究儒释道三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后世的一些思想家,在探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时,都会借鉴李纯甫的观点 。他的文学风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他那种雄奇简古、想象奇特的文风,激发了后世文人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就像一盏明灯,李纯甫照亮了后世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的道路 。
李纯甫,这位金代的传奇人物,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无论是在仕途上的起起落落,还是在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主张儒释道合一,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他的《鸣道集》,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探索之门 。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学术界的洪流之中,为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
在文学领域,他的散文和诗歌风格独特,雄奇简古、想象奇特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就像一位文学巨匠,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
李纯甫在金代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是金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融 。李纯甫的儒释道合一思想,对我们思考现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时,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