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收到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做?中国地震局手把手教会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1:55 1

摘要: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定于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

中国网讯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定于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摄影

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原理,我们知道地震发生后,地震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主要有两种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带来一个小的道具,我会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进行讲解。

王行舟现场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大家可以看见我的手,这个在进行上下的振动,那么这个波也是上下传播。这种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保持一致的,我们就称为纵波。纵波速度比较快,每秒大约是6公里,但是它的破坏力比较小。大家再来看,我的手在下边左右晃动,但是这个波还是上下传播,这种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我们就称为横波,横波速度比较慢,大概是每秒4公里,但是它带来的破坏力会比较大。我们知道了纵波的速度比横波的速度快,也就是纵波会首先传到地面上来,这也就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为什么震中附近的群众会首先感觉到上下振动,然后再左右摇晃的原因。我们对纵波和横波的特征有了了解,再来介绍地震预警的原理就容易理解了。

王行舟表示,地震发生的时候,震中附近的地震仪器首先记录到的就是纵波的信息,这时候我们的预警系统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和发震的地点,同时来推测地震动的大小和影响范围,抢在破坏力比较强的横波到达之前的几秒至几十秒,通过手机、电视等手段向群众发出警报,以减少或者避免地震灾害损失。我们都知道手机和电视接收的是电磁波信号,而电磁波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总结一下,地震预警就是通过纵波、横波、电磁波的速度差,利用我们密集布设的地震仪器和我们预警系统的快速算法共同来实现的。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地震预警信息的推送原则。首先,给大家做一个说明,并不是所有地震我们都发布预警信息。一般来说,当预估震级大于4级,或预估震中烈度大于5度的时候,我们才对外发布预警信息,这种地震一般震感比较强或者可能会带来破坏。我们会采取精准推送,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区分不同的预警级别。在预估地震动比较强的地区,比如预估烈度达到了5度以上的区域,我们就会发布红色或者橙色的警报,以提醒公众尽快躲避;对于预估的地震动比较弱的地区,我们会发布黄色或者是蓝色的提示以避免大家恐慌。一般来说,我们只会对可能发生破坏的地区或者是会有震感的地区发布预警信息。比如,河北如果发生了地震,我们就会对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发布预警信息,而不会无差别地向全国进行推送。

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布预警信息呢?主要是通过手机、电视、广播、地震预警专用终端和社区的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同步发送预警信息,尽最大努力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款地震预警小程序,大家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搜索“中国地震台网”微信预警小程序获取全国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当然也可以添加各个省的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获取区域性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面向公众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你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做,这主要取决于你当时所处的环境。如果你处在室内,要就近躲避,采取蹲伏或跪伏的姿势,寻求牢固的物体来遮挡或者是保护好头部,比如可以躲在桌子底下或者是沙发旁边,同时手要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以防止身体滑动或者被甩出去,也要避开玻璃和吊灯等悬挂物。如果你处在室外就要寻找开阔地,比如广场、公路就地蹲下,当然也要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如果你处在海边或者山区,还要防范可能产生的海啸或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按图操作打开地震预警功能,3步!跟着操作!

来源:图片中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