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炮制师生日常剧本,校园怎么成了短视频流量秀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1:55 1

摘要:镜头一转,出现了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把刚刚上来的同学逗笑,你就不用写五一作业了”,被老师递给了下一个学生。学生接过纸条,看到内容后立刻走到第一个同学身边,开始竭尽所能逗他笑。

法治日报

“奖励你不写五一作业(笑了就作废)。”一张写着这样内容的纸条被老师(拍摄者)递到一个学生手上,学生接过纸条后看到内容,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走回座位。

镜头一转,出现了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把刚刚上来的同学逗笑,你就不用写五一作业了”,被老师递给了下一个学生。学生接过纸条,看到内容后立刻走到第一个同学身边,开始竭尽所能逗他笑。

之后的视频内容都是一个学生努力逗笑对方,另一个学生努力憋笑的画面。

这是近日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热门视频,视频场景明显是小学教室内,视频发布者的配文是“今天的快乐是学生给的”。截至发稿日,该视频点赞量近10万,有8000多条评论。评论区内,不少人表示被逗笑了,“一个把这辈子最伤心的事都想了一遍,一个把这辈子最开心的事都想了一遍”“以前:逗同学;现在:逗学生”。

这样以教室等校园场景为主的短视频十分常见。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搜索“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班主任视角”等关键词,大量标注老师身份的博主分享学生出镜短视频和教室监控视频,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

例如,在上述“不用写作业笑了就作废挑战”的话题下,有不少疑似中小学教师的视频博主上传同类视频。这些视频都是在中小学教室拍摄,学生校服、容貌清晰可见,很容易定位到具体学校甚至个人。不少视频点赞量过万甚至上百万,有些视频打出“小学教师”“教师日常”“零零后老师”等标签,还有老师给视频配以文字“看上层‘资本’是如何左右你的情绪的”。

记者随机点开几个发布过此类视频的账号主页发现,多个账号直接在主页写明自己的身份是中小学教师,有的甚至直接公布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名称,粉丝数最高的上百万。在这些账号发布的视频中,有不少学生直接出镜的画面,其中不乏师生互动、上课过程等内容。这些主打“校园日常”的短视频,让评论区内不少网友大呼“有趣”,但也有声音质疑“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拍短视频,还让学生直接或间接配合”“这样怎么能上好课”“学生的隐私谁来保护”等。

此前,这种聚焦“校园日常”的视频就曾引发争议。去年11月,一则“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火了。视频中,女老师为管理上课喜欢讲话的学生,给学生戴上了小蜜蜂扩音器,成功让学生保持安静。随后,视频被疯传,甚至有人模仿其做法。最终,该老师遭到家长投诉后主动离职并发布道歉视频:“由于自己的法律意识淡薄,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校方带来了麻烦,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

除了学校外,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将学生视频当作账号卖点随意发布,甚至打起了擦边球。

在某模特培训机构发布的视频中,孩子们模仿成年人的穿着打扮,浓妆艳抹,摆出各种夸张的姿势,视频标题还带有“小小网红出道”等字样。

某舞蹈培训机构发布的“舞蹈课堂随拍”系列视频中,多是穿着舞蹈服的未成年女生练功、拉伸画面,有一些镜头甚至刻意对准女生高抬腿拉腿、下腰、压腰时暴露的胸部、臀部等隐私部位。评论区内不乏一些猥琐言论。

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校园被悄然卷入流量漩涡之中。不少学生为打造“网红”账号,以校园为背景创作短视频引流。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以“初中日常”“中学生活”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大量以第一视角拍摄记录的视频,并且多个视频中拍摄者都穿着校服出镜。视频内容多为记录上学的一天、同学间互动,还有的视频夹杂着剧情,如某视频记录自己的“暗恋日记”,主角是自己和男同桌,评论区里大呼“好甜”“什么时候表白”等。

在一则文案为“中学生校园穿搭”的视频中,记者看到,两名穿着校服白上衣、蓝裙子的中学女生互相向对方身上泼水,白上衣很快在水渍浸染下露出肉色。视频点赞量过万,评论区内不少人留言“带我一个”“镜头拉近点”。该视频账号简介中,直接标明自己是山东滨州某中学学生,并称“加关注持续发作品完整版”。

北京一中学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王红(化名)近年来明显感觉到,在短视频的影响下,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异化。他们更注重网络上的点赞和评论,有些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拿手机拍摄。就算学校严格限制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也仍然防不胜防。“我曾经遇到过班上学生在晚自习自拍手势舞,还有人恶搞同学拍短视频发在自己的平台账号上,但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美其名曰是在‘记录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有未成年人为了流量甚至不惜炮制剧本,恶意摆拍校园视频。例如,部分账号频繁发布涉未成年人不良导向内容,炮制所谓“网红儿童”,违规引流牟利。包括让未成年人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售卖所谓“小混混鞋”等商品。

2024年10月,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短视频博主“Yyyy”发布一则“实力多大还要我说吗 抽烟扇巴掌霸凌女同学 古田某中学初一二班大姐大陈某某”的校园欺凌信息。经有关部门核查,发帖人(系未成年人)因恶搞好友、博取关注,随意编造具有地点、人物等要素的虚假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不少家长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北京某中学高二学生家长陈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在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拍摄短视频上,每天想的不是学习而是怎么成为‘网红’,以后怎么办?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制止这种影响学生学业的行为。”

“校园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场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过度将学校生活曝光在短视频平台上。将校园变成短视频的‘秀场’,用流量至上的理念影响学生,会让他们忽视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王红说。

“校园短视频”问题不容忽视

在信息时代,以校园为场景、以学校生活为内容、以未成年人为表现对象,或者由未成年人自己作为制作者的短视频、直播内容,成为一类颇具吸引力的传播形式。这类内容丰富了传播生态,为大众休闲娱乐带来多元选择,同时也为一些博主、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创造收益,让许多人的才华得以展现。这些都是信息时代正常有序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直接表达,更是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鲜明符号与特征。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部分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尤其是一些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的内容。例如,有一条短视频呈现了这样的情节:课代表将老师要发放的全班小长假作业本带回家,妈妈询问缘由,孩子称“我跟同学们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妈妈追问开学后怎么办,孩子表示“等开学早点到学校,把作业本偷偷放进老师的抽屉里,然后怪老师没发”。当被问及为何这么做时,孩子透露因为班里要选班干部,自己想当班长(言外之意是让全班同学都不用写作业,这样大家就都会投自己一票),视频至此结束。在跟帖中,有人留言“笑死了”,甚至还有人对这个孩子大加赞赏。这种视频宣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栽赃他人等错误价值观,令人担忧。目前,许多短视频都有剧本,若让未成年学生扮演角色拍摄此类内容,且缺乏家长和相关人员的正确引导,危害极大。

其次,这些短视频和直播中存在诸多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比如,过度曝光孩子隐私、个人信息,伤害儿童尊严,侵犯其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校园短视频或直播在儿童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部分还要求儿童按剧本表演,而孩子往往无法分辨这究竟是普通记录还是刻意拍摄。特别是一些以打造“网红儿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短视频,在拍摄、制作及传播过程中,可能会给孩子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以伤害同学、损害同学权益为目的拍摄的视频,即便基于剧本虚构,这种创作与传播现象也令人痛心。

第四,拥有校园拍摄、未成年人活动拍摄便利条件的教师,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培训机构教师,若过度参与短视频拍摄或直播,不仅可能违反教师工作规范与纪律,还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未成年人身心尚在成长发育阶段,与成年人有着本质区别。现代文明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制定了特殊保护要求,涵盖媒介传播内容、以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内容,以及儿童适宜接触的内容等方面。我国构建起以宪法为统领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章节,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作出诸多具体规定,致力于“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些不仅是对全社会进行未成年人价值与保护观念的启蒙,也是对国家政府、社会机构、个体及组织在对待儿童问题上的行为规范。

因此,对于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校园为主要场景的视频内容,从制作传播层面,必须严格遵循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原则与规则。短视频平台应制定更细致的审核标准并严格把关,除关注内容质量外,还要规范账号信息与运营管理。法律虽能传播新理念、提供行为准则,但要使保护未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被广泛践行,还需多方努力,提升教师、家长、监护人等相关主体的媒介素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观念与知识的普及,真正让信息时代的校园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