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9日晚,由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创排,蒲剧演员梁静主演的神话剧《精卫填海》在赴沪参加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前,以一场震撼人心的汇报演出在临汾大剧院点燃戏迷热情。
蒲韵填海志 梨园铸精魂 ——
5月8日、9日晚,由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创排,蒲剧演员梁静主演的神话剧《精卫填海》在赴沪参加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前,以一场震撼人心的汇报演出在临汾大剧院点燃戏迷热情。
这部源自《山海经》的经典神话,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因游海溺亡,化身为鸟后誓要填平东海的悲壮故事。作为山西地方戏曲的重要瑰宝,蒲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现手法,成功将这一古老传说搬上现代舞台。
当大幕徐徐拉开,这个流传千年的神话不再只是《山海经》中的寥寥数语,而化作舞台上血肉丰满的艺术生命——传统蒲剧的梆子声与现代舞台科技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千年神话的当代诠释
该剧由知名编剧贾韧执笔,林为林担任总导演,王晓彤执导,音乐设计由马典屯完成。创作团队几易其稿,在保留“衔微木填沧海”神话内核的同时,创新融入多媒体投影技术,海浪与飞鸟的虚影与演员实体表演交织,营造出“女娲补天”般的恢弘意境。
剧中精卫深入妖穴解救渔民、化鸟填海的壮举,不仅是对上古神话的再现,更传递着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该剧在第三届山西戏剧年度推优中荣获“高峰之路”最佳剧目称号,并入选山西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生产资助项目。荣誉的背后,是创作团队对“形神兼备”的极致追求。
刀马旦的涅槃蜕变
“既要让观众看到传统蒲剧的筋骨,又要让神话精神照进现实。”执导王晓彤说。要将纸上构想转化为舞台上的灵魂,这个重担落在了主演梁静肩上——这位以刀马旦见长的演员,需要完成从人间仙子到复仇神鸟的三重蜕变。
精卫一角由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一级演员梁静倾情演绎。这位曾获“小梅花金奖”第一名、“杏花表演奖”等荣誉的刀马旦,以“武戏文唱、刚柔并济”的表演风格,将精卫从仙子到誓鸟的蜕变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
“涅槃重生这场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梁静动情地说,“从仙子到誓鸟的转变,不仅是外在形态的变化,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我尝试用蒲剧传统的小嗓转调配合现代舞蹈语汇,通过水袖的翻飞和翎子的抖动,展现一个灵魂的重生过程。每次演到这里,都能感受到精卫那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在后台,为练好“翎子功”,梁静每天加练两小时,甚至梦中都在比划动作。当问及为何如此拼命时,她笑着说:“女娃之志,沧海可平。”
剧中这段关键戏码,梁静运用串翻身、翎子功、飞跪等传统技巧,结合打出手、双剑袍、双鞭等戏曲绝活,创造性地实现蒲剧程式化表演的诗意升华。
“精卫化鸟那段戏,梁静的水袖翻飞如浪,翎子一抖、眼神一凛,仿佛真有一只神鸟从舞台上振翅而起。”老戏迷李全印激动地说,“我看了几十年戏,这样的表演少见!她的鹞子翻身、踢枪出手,没有十年硬功夫根本拿不下来,偏偏又能演得这么有情有义,武戏里带着文戏的魂。”
台前幕后的匠心传承
演出期间,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舞台上,灯光璀璨夺目,布景精细逼真,将观众瞬间带入了神秘而宏大的神话世界。除梁静的精彩表演外,刘晶饰演的青龙、刘勇勇饰演的海王等角色同样生动。海王的扮演者以一段高难度的“摔打”表演,将反派角色的凶悍展现得淋漓尽致;众仙女的群戏,水袖开打,行云流水、刚柔并济。
“这些年轻演员的功夫了得!”李全印赞叹道,“尤其是精卫与海王的那场单剑对双剑,招式干净利落,打得惊心动魄,每一招都卡在锣鼓点上,这就是蒲剧的‘狠’与‘准’!”
精卫精神的当代回响
当多媒体营造的滔天巨浪与实体舞台的礁石碰撞时,精卫衔来的不再是微木,而是人类在命运惊涛中倔强挺立的脊梁。大幕落下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纷纷涌向台前与演员交流。
“没想到蒲剧能把神话演得这么热血沸腾!”大学生王颖说,“精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在今天依然让人震撼。”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台下的王颖突然理解了父亲带她看戏时说的那句话:“有些故事,要站在传统里才能看清未来。”
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临汾市委宣传部和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创作团队、演出团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凝聚着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匠心之作,不仅是对蒲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当代诠释。正如编剧贾韧30年前创作剧本时所期待的,这场“双向奔赴”的艺术奇迹,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据了解,5月17日蒲剧《精卫填海》将在上海上演,角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静候佳音。(亢亚莉 王帅)
电子邮箱:Chnjinju@yeah.net
来源:湘灵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