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月前,行业内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息,各大平台纷纷四处公关,试图避开被曝光的命运。如今,那些曾在 3・15 前夕瑟瑟发抖的老板们,却再度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甚至变本加厉。微信群、企业微信等封闭空间内,熊胆粉、驼奶粉、海豹油、灵芝孢子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场场针对
当 3・15 晚会的镁光灯熄灭,保健品私域直播的乱象却如野草般在黑暗角落疯狂滋长。
两个月前,行业内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息,各大平台纷纷四处公关,试图避开被曝光的命运。如今,那些曾在 3・15 前夕瑟瑟发抖的老板们,却再度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甚至变本加厉。微信群、企业微信等封闭空间内,熊胆粉、驼奶粉、海豹油、灵芝孢子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场场针对老年人的 “财富收割” 大戏仍在上演。而在这些喧嚣背后,更隐藏着非法卖药、以次充好的恶劣行径 —— 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披上保健品的 “外衣”,成为不法分子坑骗老人的工具。
为何国家执法部门没有对这一乱象进行 “真正” 的整治?究竟是监管有心无力,还是背后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一、隐秘的 “法外之地”:私域直播的监管困局
私域直播犹如一个隐秘的 “地下王国”,其独特的运营模式构筑起了一道难以突破的监管壁垒。与抖音、快手等公域直播平台的开放性不同,私域直播依托封闭的社交渠道,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监管部门想要窥见其中的真实情况,犹如大海捞针,难上加难。
运营主体的 “隐身术” 更是让监管陷入困境。许多私域直播背后的运营主体,或是注册在外地,或是干脆使用空壳公司,玩起了 “捉迷藏” 游戏。消费者遭遇骗局想要投诉时,属地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对线下实体店进行有限的检查,而对于线上直播的虚拟空间,却只能望洋兴叹。就像某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无奈所说:“我们能调查的就是线下驿站,直播上的这个主体,你需要举报它。” 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找到并举报这些隐藏在暗处的运营主体,谈何容易?
证据固定的难题更是让受害者维权之路举步维艰。私域直播秉持着 “播完即删” 的原则,频繁更换链接、解散群聊,将所有的违法证据一并销毁。当消费者惊觉受骗,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时,却发现手中的证据支离破碎,难以拼凑出完整的证据链。而一些私域直播技术服务商,更是毫无底线,竟将 “监管看不到” 当作招揽生意的卖点,宣称 “除非你有监管部门的微信,否则他们进不来”。这种对监管的公然挑衅,让执法者陷入了 “看得见、摸不着” 的尴尬境地。在这样隐秘的环境中,非法售卖未经批准药品、用固体饮料和压片糖果冒充保健品的行为愈发猖獗,老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这些不良商家砧板上的鱼肉。
二、重拳难出:监管背后的多维考量
尽管央视等权威媒体多次将保健品私域直播的乱象公之于众,可大规模的行业整顿却迟迟未能到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现实的原因。
私域直播并非完全是滋生骗局的温床,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部分合规企业借助私域直播的渠道,将优质的农产品、地方特产推向市场,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如果采取 “一刀切” 的打击方式,无疑会误伤这些合法经营者,给经济活力带来负面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利用私域直播行骗的不良商家,正借着这一行业的发展势头,用非法卖药、虚假宣传普通食品的方式,不断抹黑行业形象。
监管资源的有限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私域直播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角落,如同散落在沙滩上的沙粒,想要一一监管,难度极大。相比之下,淘宝、抖音等公域平台有着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更容易成为监管政策的优先对象。监管部门的人力、技术资源有限,在资源分配上不得不有所取舍。而私域直播中非法卖药、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的行为隐蔽性强,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法律的滞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私域直播的有效监管。现有的《广告法》《电子商务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电商和公域直播制定的,面对私域直播这一新兴业态,法律的界定存在诸多模糊之处。微信群内的 “口头宣传” 是否属于广告?如何准确认定虚假宣传?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品进行销售又该如何定性?这些法律层面的争议,让执法者在面对私域直播乱象时,常常陷入 “无法可依” 的困境。
此外,保健品消费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他们的购买行为往往夹杂着强烈的情感需求。孤独、健康焦虑等情绪,让他们在面对虚假宣传时,更容易失去理性判断。如果对私域直播保健品乱象进行大规模查处,可能会导致部分老人的财产损失无法挽回,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监管部门不得不采取 “柔性执法” 的方式。但这种柔性,却让那些非法卖药、用普通食品欺骗老人的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三、疯狂背后的代价:谁在为乱象买单?
私域直播保健品乱象的持续存在,带来的代价是巨大且多维度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老年人,他们成为了这场 “财富收割” 的重点目标。洗脑式的营销话术,如同催眠曲一般,让老人们心甘情愿地掏出积蓄,甚至倾家荡产购买那些所谓包治百病的 “神药”。有报道称,一位老人一次性花费 5 万元购买保健品,而店员却轻描淡写地说:“你觉得一万很多?他们都是好几万地买。” 这种冷漠的话语背后,是对老年人血汗钱的无情掠夺。更令人愤怒的是,老人高价购买的可能只是毫无保健功效的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甚至是来源不明的非法药品,不仅钱财受损,健康也面临巨大风险。
健康风险也在不断累积。许多所谓的 “保健品”,实则是没有任何质量保障的三无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无法达到宣传中的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对老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老人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虚假的保健品上时,耽误的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非法售卖未经审批的药品,给老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
从长远来看,私域直播保健品的乱象正在侵蚀整个保健品行业的根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在一次次的骗局中逐渐崩塌,最终受到伤害的,不仅是那些行骗的不法分子,更是那些诚信经营的合规企业。当市场环境被破坏,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都将被压缩。而那些用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非法卖药的行为,更是让保健品行业蒙羞,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
3・15 的 “风头” 或许已经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私域直播保健品乱象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监管部门需要在 “打击乱象” 和 “保护经济” 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而消费者的健康与财产安全,绝不能成为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我们期待着,让保健品行业回归正轨,迎来健康发展。
来源:名侦探柯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