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获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锦州市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五一”假期辽沈战役纪念馆及各分支机构成热门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锦州通过系统构建“立制筑基、教育铸魂、创新传播、发展赋能”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让丰厚的红色基因焕
今年,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获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锦州市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五一”假期辽沈战役纪念馆及各分支机构成热门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锦州通过系统构建“立制筑基、教育铸魂、创新传播、发展赋能”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让丰厚的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5月8日,锦州市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培树英雄城市精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锦州市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培树英雄城市精神的重要实践成果。
系统构建红色资源保护体系,以制度创新引领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出台《锦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编制《辽沈战役旧址遗址片区化保护方案》,形成遗址修缮、设施完善、科技赋能、环境整治等全方位保护框架。大力实施“英雄城市”红色基因赓续行动,叫响“英雄城市、锦绣之州”品牌。在系统性保护实践中,全市建立动态普查机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红色资源数据库。重点实施辽沈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对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标志性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通过制度保障、科学修复、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四轮驱动”,构建起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协同的红色文化生态体系。
着力构建“多元活动+课程创新+立体传播”育人体系。通过组织策划“根植红色沃土 播种美好未来”“讲英雄城市故事 传五四火热青春”等70余场大型主题活动,持续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推出大型红色历史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累计演出超1000场。推动专题思政课深度融入基础教育,开展校园宣讲40余场。打造“辽沈趣课堂”、“红色日历”等研学品牌,累计举办实践活动600余场。组建“红色薪火”大学生宣讲团,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发起“传承红色基因 宣讲辽沈故事”活动,构建起“线下情景体验+云端多维互动”的红色教育新格局。
展开剩余43%以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为核心,形成“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媒介融合+跨域联动”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播新格局。组织召开辽宁省东北解放战争史研究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举办“赓续英雄城市精神血脉 凝聚全面振兴奋进力量”主题座谈会等。精心策划“红色印记——辽沈战役红色遗址专题展”等原创展览6个,推出“咱们工人有力量——东北解放战争工人阶级历史贡献专题展”等大型展览10余个。制作《党旗飘扬在锦州》《辽沈战役百名功勋录》等融媒体产品3000余个,制作《英雄城市 锦绣之州》宣传片及主题歌曲4部,开设“红色英雄之城”、“百年英雄”等微博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7亿次。
以红色基因价值转化为核心,构建“褒扬纪念+教育研学+文旅融合”发展体系,赋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启动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文旅商融合体验中心项目,推出全国首个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深挖辽沈战役时代价值,打造6大专题课程及15个红色微党课,推出4条党性教学经典线路。推出“休闲古城·红色之旅”、“辽沈阻击·铁血忠诚”等12条红色主题线路,其中“辽沈枪声·解放号角”入选国家级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构建“红色+”产业链,通过“红色+山水+人文+民俗”模式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凌海市牤牛屯村,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2处、红色旅游景区及研学基地15处,推动锦州跻身国内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形成“遗址保护+课程开发+线路运营+品牌塑造”的全域红色发展格局。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