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学生们挤破头想要获得一份施工单位的offer,而如今,宣讲会的PPT还没播完,听众就走得差不多了。这是陕西某普通一本院校大四学生小程在我们微信群里的感慨,也反映了施工单位招聘的尴尬现状。
十年前,学生们挤破头想要获得一份施工单位的offer,而如今,宣讲会的PPT还没播完,听众就走得差不多了。这是陕西某普通一本院校大四学生小程在我们微信群里的感慨,也反映了施工单位招聘的尴尬现状。
\/信馊索小程序题库 速学宝典,章节练习题、十几年真题、模考、考前预测都有,练习提分好帮手,必备题库
今年秋招季,甚至出现了12名中铁某局的HR面对不足10人的听众席,央企老学长的激情宣讲只换来零星掌声,甚至有些单位的宣讲厅全程空无一人。这种景象与10年前施工单位宣讲会挤爆礼堂、学生排队两小时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流向施工单位的比例骤降至32%,部分院校甚至跌破20%。曾经的“基建铁军摇篮”,如今正面临严重的人才荒,曾经几乎百分百的就业率,如今却成了个位数。目前施工单位最大的矛盾是,单位招不到人,项目无人可用。
在2015年前后,施工单位曾是土木学子梦寐以求的“香饽饽”。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当时中建三局来校招人,面对这样的好单位,学生基本上得托关系、找老师推荐才有面试机会,签约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可以说是土木专业的一枝独秀。”彼时,头戴安全帽、脚踩工地靴是职业荣耀的象征,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广阔前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
然而,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发展模式固化,施工单位的吸引力正急速下降。基层员工薪资与付出严重失衡,高强度工作与恶劣环境成为常态,令人寒心的是,不是怕吃苦,而是无休止的吃苦,最终换来的依旧是吃不完的苦。
我认为主要还是以下原因:
高强度工作与健康透支
工地一线的工作强度远超常人想象。凌晨三点的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机的轰鸣声中,技术员们蜷缩在沾满泥浆的办公桌前核对数据;这都是常态,最可怕的是日复一日看不到任何希望!
升职无望看不到希望
职场晋升通道的堵塞,浇灭了年轻人的奋斗热情。现如今的土木行业,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很多时候不是靠吃苦就能有好的发展,施工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个人的情商和综合能力的考验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无休止的加班和付出,换来的却是晋升名单上领导亲戚的名字。基层员工晋升,绝大多数靠“站队”而非能力,这种畸形生态导致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
漂泊不定,顾不上家
施工单位的工作性质,让无数员工陷入“云养娃”困境。我们项目总工王总,已经三年没回家,计量、报表、方案、汇报材料等等,都是他工作的常态,永远有汇报不完的材料,更别说照顾家庭和孩子。土木行业所谓的薪资优势不再明显,整个行业将变得更加艰难!无人用,没人来,如此的循环!
薪资倒挂、晋升无望、生活缺位,三重枷锁困住了整个行业的未来。当土木行业渐渐退去社会发展红利给予的光环,或许,才会发现是不是在裸泳?
来源:学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