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正是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正是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2014年5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这一举措承载着中国人对本土品牌崛起的深切期望,旨在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更多中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崭露头角。
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的象征,更是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关键因素。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信任和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放眼全球,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众多世界级品牌的涌现。据统计,全球百强品牌的价值总和占据了全球GDP的相当比重,这充分彰显了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衡量一个国家品牌竞争力的强弱,世界级品牌的数量是重要指标之一。真正的中国品牌,目光不应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应积极投身全球化竞争。
近年来,中国品牌在推动“三个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上,以高铁、5G通信、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到创新引领的跨越。
当智利总统在蒙特港登上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列车,感受时速160公里的“中国速度”时,这列穿梭在南美大陆的列车,正是中国高铁技术“出海”的生动写照。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如今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先进的技术、稳定的性能和高效的运营,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亮丽名片,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5G通信领域,2019年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采访时,淡定回应美国“实体清单”的画面,背后是华为等企业在5G通信技术领域超3000件核心专利的硬实力支撑。
截至2024年底,中国5G基站数量超过337.7万个,占全球比重超70%,推动了全球通信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潜心研发刀片电池技术,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痛点,其海豚、海豹等车型凭借创新设计与领先技术,在全球市场掀起抢购热潮。
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方面,众多企业树立了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合格率逐年提升,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家电行业,海尔的“砸冰箱事件”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1985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这一“壮士断腕”之举,砸出了海尔人对质量的敬畏之心。此后,海尔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其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位居全球前列。
在服务领域,中国的电商、物流等行业也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以京东物流为例,2023年春节期间,当四川山区的李大爷在除夕夜收到京东物流小哥送来的年货时,感慨道:“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春节也能准时收到货。”京东物流通过构建智能化物流体系,实现了快速配送和精准服务,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品牌传播,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根据Interbrand发布的“2024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国有19个品牌上榜,品牌价值总和持续增长。其中,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安踏的品牌逆袭之路堪称典范。2009年,安踏以3.32亿元高价收购FILA中国业务,开启了品牌高端化转型。从赞助中国奥委会,到签约NBA球星克莱・汤普森,安踏不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如今,安踏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体育用品品牌,2023年营收突破536亿元,成功打破国际运动品牌的垄断格局。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品牌在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中国品牌的数量和排名与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还不相匹配。中国品牌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还需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汇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三个转变”,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必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侃车族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