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生力军”,时值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中国网遴选了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典型案例,作为“职教出海”有益借鉴。
导语: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生力军”,时值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中国网遴选了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典型案例,作为“职教出海”有益借鉴。
中国网讯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的观赏鱼基地,AI正全周期质量监测与远程科技决策服务助力智慧养殖技术;在尼泊尔、埃塞俄比亚,“云上助农”“VR指尖课程”数字科教平台、“云上植物医生”“农业智能预警”等科教项目正徐徐展开......
这都得益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新打造的“田间学院”办学模式,践行教育国际化“走出去”战略,聚焦农业减贫。目前“田间学院”正将中国式现代化方案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职教力量。
田野远航:中国职教躬耕国际农业沃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坐落在重庆万州的长江之畔,以服务三农为使命。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全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依据“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结构实际,学院扎根土壤,海外下乡,以农业职教助力南亚和非洲国家减贫:创办6个海外田间学院,建立数字教学场域;开发238门“田间微课”,构建云端教学体系;制定57项国际职业标准,输出中国职教方案。特别是针对合作国需求定制的“中文+技能”课程,将语言学习与专业技术深度融合,已培养1900余名本土化技术人才。
斯里兰卡社会赋能与乡村振兴国务部长帕斯夸尔在央视访谈中感慨:“(中国职业教育)为成百上千的家庭提供职业培训,包括对从事渔业的家庭进行培训”。这样的实效,让“田间学院”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
数字赋能:五共协同开创职教合作新范式
田间学院整合“国际数字乡村振兴职业教育联盟”资源,与国内外职业院校、教育国际化智库专家、国际交流组织、政府机构、国内外农业企业等合作,创建了“共商、共育、共管、共建、共享”五共人才培养机制。
这一机制,充分调动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性,鼓励其依据自身实际共商培养方案、共育专业人才、共管教学质量、共建实践基地、共享发展成果,以促进田间学院融入当地。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产教共同体,将人才培养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实现“教随产出、校企同行”。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与此同时,田间学院紧跟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以“24小时AI客服”解决跨国教学难题,搭建“云上助农”“VR指尖课程”数字科教平台,运营“云上植物医生”“农业智能预警”等科教项目,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这些智慧教育场景,让中国职教经验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硕果累累:田间学院树立职教出海新标杆
《农业农村部科教动态》专题刊发“田间学院”经验,主流媒体26次报道办学成效,“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的殊荣花落山城......系列荣誉背后,是重庆职教人服务国家战略的赤子之心。
培养数千名乡村人才、为斯里兰卡制定57项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创建海外教学基地6个。走出去的培训、引进来的学历留学生,正在各自国家传播职教故事。这些新时代的“中国通”,通过职业教育这个载体,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从长江之滨到印度洋畔,从巴山渝水到非洲大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用职教人的情怀与担当,在“一带一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当“田间学院”的稻穗在异国飘香,当中国职教方案为全球减贫注入动能,我们更加坚信:教育合作是文明互鉴的最佳纽带,职业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
中国职教正书写着动人的时代答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供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