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汶川这片土地遭受了重创,山河破碎,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举国悲痛。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央视记者李小萌与朱大爷的相遇,成为了许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一则“汶川地震朱大爷已于2011年去世”的消息登上热
1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汶川这片土地遭受了重创,山河破碎,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举国悲痛。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央视记者李小萌与朱大爷的相遇,成为了许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一则“汶川地震朱大爷已于2011年去世”的消息登上热搜,再次勾起了人们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数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救援工作。李小萌也深入灾区进行采访报道。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她遇到了一位挑着扁担、逆着撤离人群执意要回家的朱大爷。当时,大多数受灾群众都在往安全地带撤离,可朱大爷却背着行囊,执意要返回已成废墟的家。李小萌出于担忧上前询问,朱大爷平静地说房子塌了,家人安全,但他想回去看看刚种下的菜籽和小麦,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李小萌试图劝阻,告诉他可以凭借救助证领取物资,可朱大爷心意已决。路过的一位村民平静地讲述家人全都在地震中遇难,如今就剩他一人,行李里的几瓶酒和几根腊肉,就是他现在的全部家当,这一幕更是让人心如刀绞。采访结束,朱大爷转身离开,还不忘回头对李小萌说“让你们费心了”。望着朱大爷远去的背影,李小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水夺眶而出。这段画面播出后,感动了无数国人 。
朱大爷名叫朱元荣,是北川县曲山镇农民。在地震中,他的家被摧毁,但他拒绝接受特殊照顾,坚持自力更生。他的这份朴素的坚强和对土地的眷恋,深深打动了李小萌,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他代表着汶川最朴素的韧性——房子会塌,但脊梁不能弯;日子会苦,但笑容不能垮。以至于多年后,很多人记不清地震细节,却记得那个在废墟上搬砖的背影,和那句带着四川口音的“慢慢来”。
后来在2010年金话筒奖颁奖典礼时,李小萌特意邀请朱大爷来到现场。时隔两年,朱大爷来到北京,受邀和李小萌同台。李小萌还把这个代表职业荣耀的奖杯送给了朱大爷,朱大爷来时也给李小萌带来家乡土货。两人之间建立起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情谊。朱大爷穿着新衬衫,捧着奖杯手足无措地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这个画面也让人印象深刻。然而,直到2018年,李小萌才从朱大爷儿媳口中得知,当年她送给朱大爷的金话筒奖杯,老人一直放在老房子的桌子上,这份珍视让人动容 。而此时,朱大爷已经于2011年去世,李小萌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距离朱大爷离世已经过去了7年。
今年5月11日,央视前主持人李小萌前往北川县,她在视频中透露,很多人每年都会问她当年在汶川地震中采访的朱大爷近况如何,可令人惋惜的是,朱大爷早已去世。5月12日,在汶川地震17周年纪念日这天,李小萌发视频缅怀朱大爷 ,她的这一视频,不仅是对朱大爷个人的怀念,也勾起了大家对汶川地震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
在那场灾难中,涌现出了太多像朱大爷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坚韧、乐观和感恩,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虽然17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的伤痛渐渐愈合,曾经的废墟已变成了美丽的家园,灾区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但那些温暖的瞬间和感人的故事,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朱大爷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他的故事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保持乐观、坚强和感恩。
来源:小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