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今天上午,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地震局共同召开发布会,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今天上午,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地震局共同召开发布会,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据央视新闻消息,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基层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提升公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非常重要。
我国占全球7%的国土上发生了全球33%的大陆地震,约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近年来,我国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识别和防范,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的能力不断提高。
如何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呢?又如何做到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呢?
人人讲安全
“人人讲安全”意味着要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防震备灾习惯。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准备地震应急包,储备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用品、手电筒、声光报警发生器等必要的地震应急物品,摆放在显眼易取的位置;
了解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熟悉居住地周围地震避难场所分布和疏散路线;
制定家庭应急避险计划,明确家庭成员震时应急避险的位置和措施、地震引发火灾等情况的应对、疏散撤离路线与会合地点等,可以定期演练和更新。
朱瓅 摄影 /应急避难场所
特别提醒:如果出门在外,应及时了解当地地震灾害背景,若有发生地震灾害或者海啸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可能,注意获取当地地震信息,关注所处场所的地震安全环境和疏散路线,做好应急避险的心理准备。
个个会应急
“个个会应急”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震时应急避险的能力。大地震发生时情况很复杂,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震时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简单统一的地震应急避险方法,但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震时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
遭遇地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莫恐慌,根据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迅速采取合理可行的避险措施,行动果断。如果收到地震预警警报,则根据预警等级和预警时间,采取适宜的应急避险措施。
笪曦 摄影 /操场
采取正确的震时躲避方法——“伏地、遮挡、手抓牢”。当强烈震动结束后应迅速移动到安全位置。远离可能会有物体倒塌掉落、会被埋压的地方。
地震中采取避险措施时,行动要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错过时机。不要盲目跑动,否则容易被震落的物体砸伤。住在高楼者,不要采取跳楼、乘坐电梯等不当避震逃生方式。震后不要立即返回建筑物内,以防余震发生。
如被困地震废墟,那么请坚定信心,合理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根据所处环境和条件积极自救,尽可能摆脱埋压状态。确定有人能听到时再呼救,可用物品敲打管道或墙壁等手段向外界传递消息。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则是具体行动指南,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消除身边环境中的地震灾害隐患,如合理放置家具、电器和高大物品等;
关注生活或工作场所的房屋设施的抗震能力是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对于不清楚抗震设防是否达标的老旧建筑,应推动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朱瓅 摄影 /砖块 建造
注意围墙、吊顶等房屋建筑的附属构件在地震中是否牢靠,以消除灾害隐患。
在遭受气象、地质等灾害或中小地震灾害后,要仔细检查房屋损伤对抗震能力的影响,及时采取适宜的加固措施。
在农村自建房屋设施时,应科学选址,避开地震和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做好抗震设计,处理好地基,选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规范施工,满足当地抗震设防要求。
地震时躲还是跑?知晓不同震级危害程度
每年地球都会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
就在接下来的一分钟时间里
地球就可能会发生几十次地震
但为什么我们通常都感受不到
这些来自地壳的震动呢?
01
小于3级是无感地震
绝大部分小于3级的地震
都是无感的
即便发生
就像一辆大卡车从身边经过
脚底感到的那种震动
对生活不构成影响
02
3~4.5级有感地震
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
如果家里吊灯开始晃动
很有可能正经历有感地震
通常在3级以上
不过在3到4.5级之间
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
只是感觉震动明显
03
4.5级以上震感明显
应择机躲避
如果在家里
已经能够感觉到明显震动
物品开始掉落
墙体出现裂缝
这时可能是4.5级以上地震
应该赶紧往外跑
还是就地躲藏?
首先
应判断自己的位置和震动强度
如果此时身处高楼层
要记住一句口诀
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
要在屋内找到坚固的角落
并记住避开落地窗、吊灯等
以免被掉落的重物砸伤
要降低重心
保护好头部
切记:护头最重要
当晃动结束并确认户外安全以后
应立即步行下楼梯
如果身处低楼层
可直达户外
千万别犹豫
赶紧跑
如果在室外遇到地震
一定要远离大型的建筑
远离电线杆
远离广告牌
避免被砸伤
要尽快跑到开阔地带
04
6级以上强震破坏力极强
应远离大型建筑
当地震达到6级以上
大地的晃动可能让人无法站立
强震的破坏力是极强的
它会造成地表的剧烈变化
强震过后
一定要警惕余震和次生灾害发生
中国地震局发布《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局发布《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简称“防震减灾18条”),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层面首次编制的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行为技能规范,共包括18条内容及其释义。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强调,尽管地震发生不可避免,但科学认识地震致灾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御和应急避险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减少地震灾害损失。防震减灾既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国地震局、国家应急广播、上海发布
栏目主编:秦红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背负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