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是优化监测预警体系。按照每个隐患点至少安排一名监测员的要求,全覆盖落实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地灾气象风险预警机制,分级分片做好风险研判、指挥调度、预警提示等工作。依托省地灾防治指挥系统动态发布预警信息,并迅速响应,确保每一条预警信息及时得到核
本报讯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今年地灾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部署防治任务。
二是优化监测预警体系。按照每个隐患点至少安排一名监测员的要求,全覆盖落实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地灾气象风险预警机制,分级分片做好风险研判、指挥调度、预警提示等工作。依托省地灾防治指挥系统动态发布预警信息,并迅速响应,确保每一条预警信息及时得到核查处置。结合历史、实时气象预报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监测数据,不断优化地灾单体预警和区域性气象风险预警模型。探索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提升预警精准度。
三是做实防范基础工作。组织乡镇(街道)在汛前完成临灾避险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完善“叫醒”“叫应”机制,落实老弱群体避险转移帮扶措施。严格“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复查”三查制度,持续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隐患动态巡查,对发现隐患异常或难以判断形势的,迅速启动“三个紧急撤离”。在组织避险撤离后,立即设置警戒线和禁止进入指示标识,安排人员在核心通道、路口处进行警戒,防止非工作人员和村民进入危险区域。
四是严防工程活动诱灾。制定省级地灾危险性评估指南,规范评估事项和成果应用。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做好业务培训,提升危险性评估报告评审质量。能源、交通运输、水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在地灾易发区内的煤矿开采、油气管线建设、切坡建房等工程活动监管,督促开展地灾危险性评估,对未开展评估的不得通过可研立项。严格执行地灾防治“三同时”要求,提前制定临灾避险预案,做好施工过程动态监管和风险防范。
五是强化防治项目管理。按照“市负总责、县级实施”原则,指导县级人民政府尽早启动防治项目实施,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定期开展项目调度,确保资金拨付和项目进度符合时序要求,将省级以上综合防治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情况及时录入相关平台。各县级人民政府对历年地灾综合防治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并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国债项目验收和移交。结余资金及时调剂用于其他综合治理项目。加快项目储备工作,将极高风险隐患区域优先纳入搬迁计划,扎实做好避险搬迁相关工作。
六是推动全方位宣传培训。依托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投放地灾防治科普宣传内容。改进宣传形式,致力打造口碑好、传播广、效果好的精品佳作,用通俗的故事、浅显的道理宣讲地灾防治知识。及时掌握地灾防治责任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业务能力。按照隐患点全覆盖原则,至少开展一次临灾避险演练。组织专家参与防灾指导,系统开展驻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切实发挥专家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