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 绿海金浪涌!三明市加快推进竹木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6:02 1

摘要:三明77.12%的森林覆盖率中,466万亩竹林逶迤成浪。2023年,竹木产业链被列入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成立三明市领导挂钩的竹木产业链工作专班,出台《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竹木产业链发展规划》《竹木

竹海莽莽,群山涌翠。

在三明,

茂林修竹在连绵起伏的山岭蓬勃生长,

绘出了山城最亮丽的生态底色。

图片来源:三明林业

三明77.12%的森林覆盖率中,466万亩竹林逶迤成浪。2023年,竹木产业链被列入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成立三明市领导挂钩的竹木产业链工作专班,出台《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竹木产业链发展规划》《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竹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三明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巧打竹乡牌,妙做竹文章。三明市加大力度扶持竹木产业链发展,坚持“以二促一带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产”多元

全竹利用“七十二变”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古人笔下的君子,外直中空的形象象征着坚韧和谦逊,让文人墨客偏爱赞叹。如今竹子以其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形成崭新的产业链条。

尤溪百棱竹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修理打包集装箱底板。

在位于闽中(尤溪)绿色发展林业示范园的尤溪百棱竹业有限公司仓库,工人正加紧打包集装箱底板,将运往江苏太仓进行下一步组装。

百棱是首家落地园区并开工建设的竹木企业,以竹胚板、木板材为原料,建设年产15万立方米多用途竹木复合板,日可消耗毛竹600吨左右,年产值2亿元以上。去年集装箱市场火热,连带当地毛竹的价格每吨上涨200元左右。

竹木混合底板和纯木相比,承载力更强。在集装箱生产领域,生长飞快的竹子是不二之选。坚持“全竹利用”,公司还将边角料制成运输板材所需的托盘,剩下的则交给下游企业制造胶合板,将竹子“吃干榨净”理念落实于竹产业发展全过程。

尤溪县华竹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裁断竹板。

一根翠竹,全身是宝,精致耐用的竹工艺品也成为市场新宠。致力于生产竹家居用品的尤溪县华竹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凭借优良的原材料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走进公司产品展示区,竹盘、竹桌、竹椅等数百种日用竹制品映入眼帘,而这些只是公司产品的一角。在尤溪县三星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优质竹木原料的支持下,公司已开发产品上千种,迈向更广阔的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走好从“粗放”到“集约”、从“规模”到“效益”的竹木产业发展路,离不开背后的努力。三明市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和积极培育市场,全面加快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出台一系列举措,努力争创竹木深加工产品品牌、企业名牌,加强品牌建设。全市5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中游竹胶板,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生化利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链正向竹木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家具家居领域延伸,逐步实现以林强工。

“一产”夯基

林茂竹密“靠山”稳

竹木加工产业欣欣向荣,牵引带动了因人口外流造成的无人管护、经济效益低下的竹林资源进行提升改造。

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村民卢积钦只要有空,就会到罗新坑山场转转。这里,有他看护了快半辈子的宝贝,那就是他和其他村民的毛竹林。

这些年,村里年轻人外迁务工居住,只留下些老人,无法经营山林,加之竹子虫害多,雇人管护成本高。这笔账算下来,村民都觉得划不来,因此毛竹林经营日益低效。

在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罗新坑山场,中竹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抚育竹林。

在富口镇政府和区林业局的牵线搭桥下,转机出现了。去年7月,通过“村企联建·农竹联赢”模式签约暨“竹票”发放仪式,荷山村以每亩73元的价格,将2000亩毛竹林流转给青山纸业有限公司子公司中竹(福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竹林里没有利用价值的毛竹头尾,正是青山纸业需要的重要原材料。

4月起,中竹公司工作人员对竹山进行抚育,将林间杂草、柴灌劈倒,腐烂为肥料,砍去长势不佳的竹子为毛竹后期的生长腾出空间和阳光、留下充分的养料,提升来年毛竹和竹笋的数量和质量。中竹公司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毛竹林也在专业管护下提升了质量。

2024年以来,沙县青山纸业、泰宁政泰工贸等多家龙头企业探索“公司+基地”模式,收储竹林5000余亩,推动竹林规模经营。

打破“看天吃饭”,让笋竹能够及时下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中竹公司下一步的计划。而在建宁县,竹山上的轨道将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这个季节,穿梭在溪源乡蒋坊村郁郁葱葱的竹林间,农户熟练地将砍下的竹笋搬运到轨道车上,顺着蜿蜒而下的轨道,不一会儿,便运往了山下的加工厂。

溪源全乡建设竹山轻轨9条,轨道运输减少人工成本40%左右,大大提高农户收益。村民都说,这条轨道带着大家在乡村振兴快车道上“起飞”,一点儿也不夸张。

近年来,三明投入5亿元培育丰产竹林90万亩,建设竹山道路1641公里、推广使用竹山轨道、电烤笋等机械设备1000多台套,开展竹林FSC认证80万亩,布设竹山物理分解点35个。竹林亩均年产值已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永安、泰宁、建宁等地的竹林丰产示范片最高可达6000元,带动竹农每年每户增收近万元。

“三产”创新

电商与文旅“双翼齐飞”

一根竹子还能做成什么?结合三产,三明给出了其他答案。

在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竹具城,竹家居企业正在直播。

在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竹具城里,热闹的直播声每天响起。去年起,福建兆凯竹业有限公司应永安市林业局的邀请,在这里开展直播业务。

镜头前,主播详细介绍公司的一款主打竹质桌椅,直播间屏幕上,消费者下单的消息不断跳出,场外,运营部负责人陈杰夫的电脑上,成交数字也在持续更新。

陈杰夫告诉记者,直播将消费者真正带入竹制品加工车间,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同时也能将源头产品最大程度让利给消费者。借助“直播+电商”这一销售模式,永安助推竹产品走出竹山。

永安市拓展竹市场,引导竹企业发展跨境电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各类竹产品2000多种,产品远销韩、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永安市竹产业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以林竹产业优势和闽台文化底蕴为基础,永安市打造永安竹具城,带动和促进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里入驻了不少永安竹家居、竹制品企业,它不仅是一座竹具展示城,也是一个让全国各地游客体验永安竹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园。

永安市上坪乡天斗山居,茫茫竹海里的步道。

优良竹林资源不仅被展示在了“云端”,也把康养产业引入了竹林。以竹为媒,永安市加大宣传挖掘竹文化内涵,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一场雨水过后,浩渺云海从山里升起,永安市上坪乡天斗山居民宿若隐若现,犹如传说中美丽且神秘的天庭。

坐落于九龙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天斗山居立足上坪乡丰富的竹资源,打造集康养民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研学拓展、诗会画展、餐饮服务、智慧养生、智慧农场等业务于一体的竹康养综合体,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竹三产发展之路。

一处看风景,四季不同样。山居主理人林前程说,吸引大城市游客的,正是竹林深处的幽静闲适,空气的清新宜人,独享一方宁静的同时,还可观赏日出美景,品味健康的药膳佳肴。

竹林康养是三明以森林康养融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局的缩影。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培育“森林康养+观鸟休闲、中医理疗、教育研学”新业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45个,带动当地群众通过林地流转、房屋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2024年接待康养消费人数近200万人次。

翠绿一根竹,日升节节高,它能撬动一个产业,也能撑起乡村振兴的“绿美富”。蒸蒸日上的产业里,升腾起的是林农们更加深刻的幸福感,三明也将在更高程度的融合发展中,继续探寻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优解”。

记者手记

青山依旧,竹木常青。过去,竹子是一道风景、一种精神。现在,竹子是一处致富之源、一个支柱产业。

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的竹产业,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竹木产业经历了从粗放到集约的阶段,在当下新质生产力突围战中,迎来高质量发展的跃进期。

把握产品的创新与质量两个关键环节,应用好林竹,发挥竹子在减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和快速成材的优势,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竹加工业核心竞争力,突破竹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始于泥土的小小嫩芽,终将长成庇护万千林农的“参天大树”。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