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杏林泌探】专栏,逢周一推送!本栏文章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内分泌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杏林泌探】专栏,逢周一推送!本栏文章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众多内分泌科常见病的科普讲解与防治建议,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多尿都是糖尿病惹的祸?
——破解多尿之谜
图文/内分泌科 李巧副主任医师、黄晴茵主管护师
频繁跑厕所就是糖尿病?先别急着下定论!很多人发现小便变多就怀疑血糖出了问题,实际上人体还有个“漏水开关”——尿崩症。当大脑调控水分的抗利尿激素失灵时,哪怕血糖完全正常,每天也可能排出5-10L尿。
多尿并不都是糖尿病惹的祸,也有可能是尿崩症。让我们一起来破解多尿之谜吧!
患者故事
——从崩溃到重生的旅程
49岁的曹女士近1个多月出现多尿,每日排尿15-20余次,夜尿7-8次,严重影响睡眠,口干难耐,每日饮水5-6L,无法正常外出工作和生活,曹女士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内分泌科李巧副主任仔细了解她情况后认为这一次的“多尿”症状并非“糖尿病”惹的祸,而是大脑的内分泌腺体—垂体出了问题。随后,在内分泌科医护团队的帮助下最终明确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予以弥凝(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多尿、烦渴多饮明显减轻,夜尿消失,睡眠良好。1周后曹女士重返职场,她不禁感慨:“内分泌科医护团队不仅仅是治好了我的病,更是帮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什么是尿崩症?
它为什么会引起身体里的“水闸失控”?
人体的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加压素)负责控制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若ADH分泌不足(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无反应(肾性尿崩症),水分会大量流失,导致尿液极度稀释,尿比重、尿渗透压明显下降,即尿崩症。典型症状:频繁排尿(每日尿量可达3-20L,是正常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尤其夜尿增多)、极度口渴、皮肤干燥、乏力。这种疾病虽不致命,但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引发严重脱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甚至器官损伤。
如何诊断尿崩症?
医学“侦探”抽丝剥茧——在尿崩症的诊治过程中,医护团队像“侦探”一样排除干扰、锁定病因。
(1)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排尿频率、饮水量、用药史(如锂盐可能损伤肾脏),并排查颅脑损伤、肿瘤或家族遗传史。护士则通过记录患者24h尿量和饮水日记,为诊断提供关键数据。
(2)实验室检查:通过尿液分析了解尿比重,血液生化了解血钠水平等。
(3)内分泌功能试验:
a. 禁水试验:在医护监护下,患者禁水数小时,通过监测体重、血压、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区分尿崩症与精神性多饮。
b. 去氨加压素试验:注射人工ADH后,若尿量减少,尿比重、渗透压上升,则提示中枢性尿崩症;若无反应,则可能为肾性尿崩症。
(4)影像学检查:MRI检查垂体及下丘脑,寻找肿瘤或结构异常。
精准用药与长期管理
尿崩症的治疗需“量体裁衣”,医护团队根据病因和患者需求制定方案。
(1)中枢性尿崩症:
a. 药物治疗:首选去氨加压素(DDAVP),需从小剂量开始调整,避免过量导致低钠血症。
b. 病因治疗:若由垂体肿瘤引起,需内分泌科联合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或放疗方案。
(2)肾性尿崩症:
a. 噻嗪类利尿剂:减少尿量;
b. 低盐饮食:护士和营养师联合指导患者控制钠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3)心理支持:
尿崩症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医护团队的专业判断、个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至关重要。医护通过随访监督患者饮水习惯和用药依从性,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长期服药的焦虑,建立治疗信心。
早诊断、早治疗
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无论是中枢性还是肾性尿崩症,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缓解症状,更能避免长期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带来的并发症。对患者而言,了解疾病本质、保持与医生的密切沟通、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访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同时,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保持水分补充、避免高盐饮食等生活细节也能帮助减少突发风险。值得强调的是,尿崩症并非“不治之症”,它更像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健康伙伴,通过现代医疗的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结合,患者完全能够拥抱高质量的生活。
面对尿崩症,我们不必恐惧,只需以科学为盾,以信心为矛,便能在这场与疾病的共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从容。当然,若您或家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多尿、口渴,请及时就医。早一步发现,早一天告别“多尿”困扰。
作者介绍
李巧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擅长】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逆转、肥胖、甲状腺、肾上腺、垂体、性腺等内分泌疾病及失眠、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等多种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诊安排】每周一、周三、周日上午,每周二、周五下午。
黄晴茵
主管护师
内分泌科代护长
糖尿病专科护士
内分泌科
【擅长】糖尿病管理与健康教育,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计划,在患者用药指导、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注射技巧、 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监测的安装与故障排除、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筛查及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执行编辑 | 陈苑汕、杨凌、潘晓佳
责编 | 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 | 杨铭昊
审定 | 方熙茹
健康与你同路!
医院地址导航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