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有网友发现,江西南昌地铁1号线地铁大厦站出现聊天记录投屏,记录的是“天行初中”一工作人员与该校校长黄荣胜,关于该校为“奖励初三老师暑假海外游”的宣传海报设计思路。该网友将其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该帖点赞量超3万、评论有2000多条,一条“平时的广告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5月10日,有网友发现,江西南昌地铁1号线地铁大厦站出现聊天记录投屏,记录的是“天行初中”一工作人员与该校校长黄荣胜,关于该校为“奖励初三老师暑假海外游”的宣传海报设计思路。该网友将其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该帖点赞量超3万、评论有2000多条,一条“平时的广告看都不看,但是聊天记录的话,一定会看看”的评论更是达到了5.4万的高赞。
聊天记录竟然被作为广告画面投屏到了地铁站,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到新鲜。因此,广告传播效果也可谓是拉满了。但其实,这样的“创意”并非“首创”。如公开报道显示,去年6月,山东德州一辅警和派出所所长的聊天记录就被作为高考反诈宣传海报投放到了市区的户外大屏上,也同样制造了“出圈”效果。很可能,此事中这个被该校一名90后管理者提出的广告创意,就是来自“前人”的灵感。
但非“首创”,并没影响其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它的具体内容和来自该校校长朋友圈的“画外音”,为这则广告增添了特有的“暖意”。
正如该校校长在朋友圈的解释,这不是一个引流广告,也不是一个指向具体产品的广告,而主要是以一种新颖的、契合教师年龄特点的方式,感谢该校平均30出头的初三教师。如果说,“暑假海外游”对教师是一种实打实的物质奖励,那么,这波创意感谢广告,则算是提供了额外的情绪价值。这样的“双管齐下”,更能彰显学校善待教师的“用心”。同时,从传播效果看,这也给涉事学校狠狠赚了一波“好感”。
这样的“多赢”效果,首先得益于广告形式上的“创新”,但最终能够让无数网友共情,归根结底还是学校在“宠教师”上的“暖心”,以及开放的管理思维和学校管理者所展现的对于年轻人的“共情”思维。该校校长在朋友圈中就表示,这则广告体现了“年轻人渴望不加班”“快下班才布置工作,提醒、反讽自己不该总给年轻人做加法”……这般坦诚以及对年轻教师的理解、尊重,无疑是在价值观上为广告作了升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这则广告能够打动人,形式新颖只是其“表”,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广告背后传递的学校管理文化的“里子”。
因此,面对这样的广告,大众固然可以不吝夸赞之词,但也得警惕可能出现的“一窝蜂”式盲目效仿。一方面,一个创意诞生之初是创新,能够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但过度跟风,就可能变成“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广告要深入人心,形式上的新意只是加分项之一,更重要的是广告背后所传递的东西。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