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到了五六十岁才懂得,后半辈子的路早已被岁月刻画出纹路。年轻时总是紧握拳头与生活较劲,经历了风雨之后才明白:有些事不必强求,有些路只需从容走稳。
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到了五六十岁才懂得,后半辈子的路早已被岁月刻画出纹路。年轻时总是紧握拳头与生活较劲,经历了风雨之后才明白:有些事不必强求,有些路只需从容走稳。
村东头的老李头曾在县城开饭馆,最风光的时候连县长都慕名而来。一场大火让他几十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五十多岁的他蹲在废墟前流泪:“我起早贪黑,为什么还会遭此劫难?”后来他改行卖豆腐脑,没想到小摊子竟然成了网红店。其实,生活给的“饭碗”不分贵贱,能端稳当下的便是福气。就像邻家王会计,在国营厂做了一辈子财务,退休金比很多人都高。儿子却一心炒股,最后赔掉了两套房子。老人坐在门槛上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强求不属于自己的财富,终究是一场空。”普通人的智慧,往往藏在“认清自己能端什么碗”这件事里——不羡慕别人的热闹,也不辜负自己的分寸。生活不会亏待认真对待它的人。那些看似“命运的转折”,也许正是另一种馈赠。就像江河入海,沿途有急流也有平缓,但都在奔赴属于自己的方向。
前年冬天,二舅突发心梗离世。他从不喝酒、坚持晨跑,反倒比那些烟酒不离手的朋友走得更早。表弟捧着骨灰盒痛哭:“为什么好人没好报?”我安慰他说:“父亲一辈子没有受过大病折磨,走得安详,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生命的长短从来不是用单一标准衡量的。楼下的张老师退休后钻研养生,却查出了癌症晚期。她躺在病床上感叹:“年轻时熬夜改作业,老了补再多营养品也回不去。”与其纠结“是否公平”,不如接受生命的节奏——春天有花开,秋天有明月,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规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反而搭上了性命。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掌控”,只有“坦然的接纳”。四季更替无法逆转,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当下认真活着:该工作时全力以赴,该休息时安心入眠,不和自然规律较劲,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小区里拾荒的老刘头看起来很寒酸,女儿却是985博士,儿子在深圳创业也很成功。逢年过节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反观对门的老赵,早年仗着有钱得罪亲友,如今卧病在床没人照料。老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从来没有突如其来的好运,有的只是日积月累的因果。二姨年轻时是赤脚医生,村民有求必应。去年她中风住院,全村人轮流来看望,病房里摆满了鲜花和营养品。她常说:“年轻时多帮人,老了才有人帮。”其实,福气并不是命运的随机恩赐,而是前半生播下的善意种子,在时光中结出的果实。就像储蓄罐里的硬币,每一份真诚与善良,都会在未来某一天温暖归来。
曾在视频里看到一句话:“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拿到什么牌不重要,关键是怎么打好手中的牌。”老伴儿前年查出糖尿病,现在每天跳广场舞,血糖控制得比年轻人都好。她总说:“生活给的难题,认真去解决就好,较劲不如用心活。”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早就过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年纪,却明白了“尽人事,听天命”的从容。就像老家的老槐树,春天开花不张扬,秋天落叶不悲伤,顺应时节却又活得自在舒展。接纳命运的纹路,并不代表消极躺平,而是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热气腾腾地活着——该翻土时翻土,该收成时收成,不慌不忙,不卑不亢。
年轻时总以为“圆满”就是心想事成,后来才懂,真正的圆满是学会接纳“不圆满”:接纳聚散离合,接纳得失成败,接纳生命中的所有“不可控”。就像冬天的白菜,有的入窖保存,有的腌渍食用,各有各的活法;又像天上的星星,有的明亮耀眼,有的微弱闪烁,各有各的轨迹。人生走到后半段,不妨把心放宽些,脚步放慢些。属于你的,终会在时光中沉淀;不属于你的,强求如同握沙,越抓越流失。当我们学会与生活温柔和解,便会发现:风有约定,花不会误期,所有的从容淡定,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来源:胖嘟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