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游、小城热、文旅+… 五一旅游新趋势,你赶上了哪一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6:56 2

摘要: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多地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消费额创历史新高。从都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海滨,文旅消费活力彻底“燃”起来了,今年的“五一”,不仅仅是出行的热潮,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Z世代的崛起、小城文旅的逆袭、新奇玩法的爆火……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


图源:摄图网(ID:501371056)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多地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消费额创历史新高。从都市到乡村,从山川到海滨,文旅消费活力彻底“燃”起来了,今年的“五一”,不仅仅是出行的热潮,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Z世代的崛起、小城文旅的逆袭、新奇玩法的爆火……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个假期的不平凡。快来看看,今年的“五一”到底有多火!

一、全国各省五一旅游表现喜人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热度空前,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各地文旅市场表现突出,部分省份和城市数据如下:
上海:演艺经济拉动消费
五一假期上海地区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201.1亿元,吃喝玩乐服务消费规模环比增长近38%,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北京:入境游显著升温
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同比增长6.9%,均创造历史新高。其中,入境旅游花费11.3亿元,同比增长48%。
江浙皖:全域数据亮眼
浙江全域旅游综合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17%,过夜游客占比近六成;江苏接待游客3533万人次,消费162.72亿元,博物馆夜间活动带动客流增长31.54%;安徽游客量及消费额均创新高,九华山、皖南古村落等山水人文景点热度居前。
川渝:景区接待量破纪录
四川接待游客4365万人次,消费235亿元,宽窄巷子、三星堆等景区单日客流创纪录;重庆国内游客1858万人次,洪崖洞、磁器口古镇等核心景区客流同比增长20.15%,其中国际消费节联动商文旅体带动商圈消费额增长9.2%。
总体而言,各省多元供给激发了消费潜力,文旅市场活力满满。

二、多元旅游消费行为注入乘数效应

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消费习惯和趋势:
错峰游、县域游持续火热,旅行不再“人从众”
错峰出游成为热门选择,途牛数据显示,近19%的游客选择在假期前开启旅程,近7%的游客在假期最后一天出发。浙江桐庐、安徽怀宁、湖南新化等小众县城以“松弛感”吸引游客,县域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小红书上的网友表示,“错峰出行太香了,人少景美,体验感爆棚!”

图源:途牛

交通网络的不断拓展,使得低线城市出游更加便利,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也进一步放大“网红城市”与小众目的地的吸引力。接下破天流量的重庆荣昌,通过 “卤鹅哥” 林江五次跨城投喂美国网红 “甲亢哥” ,让荣昌卤鹅迅速登上国际热搜,从线上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讨论,到线下游客激增。“五一”期间,荣昌全区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
“文旅+”跨业态联动、优质供给不断涌现
国潮文化深度赋能旅游,非遗主题游搜索量暴涨,相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32%。夜游、夜市等活动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珠江夜游、秦淮河夜游等搜索量同比增长50%。全国超23场音乐节轮番开唱,直接拉动目的地经济。
据美团数据,95后、00后的订单占比45%,休闲露营订单量同比增长390% ,展览订单量同比增长200%,旅行体验大大丰富。

图源:携程旅行

亲子家庭“遛娃”与年轻人“携宠”出行齐升温,历史人文与自然类目的地成为亲子出行新宠。
出入境旅游消费市场火爆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73%,上海、北京、成都等成为热门入境目的地。微信支付外卡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外籍用户消费笔数和金额同比增长近2倍。港人北上消费笔数和金额翻倍。
出境游市场短线游以中国香港、日本、泰国等目的地为主,长线游中阿联酋、土耳其等热度较高。微信团队数据显示, 内地居民出境游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7%,中国港澳、日韩、东南亚地区增速领先。马来西亚小程序访问量增长200%,香港的士微信支付消费同比增长643%,港铁消费笔数增长55%。

图源:同程旅行

自驾游、定制游受追捧
自驾游市场呈现“量价齐升”,异地出行占比达85%,人均租车消费增长24%。据飞猪数据显示,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5-10人小包团尤为流行。 云南普洱、新疆伊犁、山西大同等地租车订单量翻倍。跟团游产品出游人次占比达56%,海岛度假、雨林徒步、沙漠骆驼骑行等新奇玩法受到追捧, 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她更愿意避开人流、深度体验在地文化。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多元化的消费习惯和趋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和潜力。展望未来,有理由期待随着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数字平台赋能 ,旅游供给持续创新, 让中国文旅市场释放更大潜力。

来源:迈点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