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占革 号愚盦,别署虚静斋、三百悟石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篆刻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市
汪占革 号愚盦,别署虚静斋、三百悟石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篆刻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市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三十余次。获奖入展情况主要有:全国第七、八、九、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第二届兰亭奖展,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全国第五、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第二、三届篆书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四届“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作品成果展。荣获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大赛铜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有十余篇论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二OO四年被授予首届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著有《汪占革书法篆刻》、《汪占革篆刻》作品集。
一评:艺术成就的多维印证
汪占革以国家一级美术师为基石,凭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构建起跨领域的艺术格局。其书法篆刻作品三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从书法篆刻展到兰亭奖,从篆刻专项展到楹联书法展,每一次亮相都印证着他在传统与创新间的深度耕耘,彰显其艺术实力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二评:书法界的重要领航者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汪占革同时担任黑龙江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篆刻委员会委员等核心职务。他深度参与国家级与省级书法行业建设,主导篆书、篆刻领域的学术研讨与评审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完善;策划全国性书法交流活动,汇聚名家资源,为基层书法家搭建展示平台,在艺术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中发挥领航作用。
三评: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者
身为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汪占革将中国书协参展经验与创作心得融入教学体系。他打破传统授课模式,通过“理论解析 + 展厅实战”双轨教学法,带领学生参与国家级书法赛事筹备,指导学生将篆隶笔法、篆刻章法转化为创作实践。其培养的学生多次入围国展,为书法艺术传承注入创新活力。
四评:国展舞台的常青树
在全国第七至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兰亭奖展等顶级赛事中,汪占革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水准发挥。他的作品既传承“二王”行草神韵,又融入金石篆刻的古朴质感,以独特的篆隶融合风格,在国展这一书法界“竞技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展舞台上极具辨识度的代表性艺术家。
五评:权威赛事的实力印证
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大赛铜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等荣誉,是对汪占革艺术实力的权威认证。在这些汇聚全国顶尖艺术家的赛事中,他以精妙的笔法、创新的章法布局,从数千件作品中突围。奖项背后,是其数十年如一日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执着与深耕。
六评:篆刻领域的革新者
作为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的常客,汪占革突破传统篆刻藩篱,将书法线条的韵律感融入方寸印章。他独创“破边融篆”技法,在印面布局上大胆留白,刀法刚柔并济,使每方印章兼具古玺的雄浑与现代艺术的极简美学。其作品多次被收录于《中国当代篆刻年鉴》,引领篆刻艺术创新潮流。
七评:楹联书法的文化诠释者
在全国第五、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中,汪占革将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他精选历代经典楹联,以篆、隶、行三体交替创作,通过字形大小对比、墨色浓淡变化,赋予文字画面感;同时注重楹联平仄韵律与书法行气的呼应,使作品兼具文学意境与视觉张力,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典范。
八评:扎根生活的艺术践行者
入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四届“文质兼美”成果展,展现了汪占革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他深入乡村、工厂采风,将民间建筑纹样、传统手工艺元素转化为篆刻边款、书法题跋,其作品《北疆纪事》系列以质朴笔触描绘边疆生活,既保留书法篆刻的艺术高度,又充满烟火气息,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双向赋能。
九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者
十余篇专业论文在《中国书法》《西泠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汪占革将创作经验升华为理论体系。他提出“篆隶同源互鉴”“篆刻空间构成论”等学术观点,通过实证研究解析古代碑帖、玺印的艺术规律,其理论成果不仅指导自身创作,更被多所高校纳入书法专业教材,推动行业学术发展。
十评:德艺双馨的行业标杆
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会员称号,汪占革始终践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他发起“书法进校园”公益项目,为偏远地区学生开设书法课程;在国家级展览中主动分享创作心得,帮扶青年艺术家成长。其作品义卖所得多次捐赠文化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艺术与道德的双重担当。
十一评:艺术成果的系统呈现
《汪占革书法篆刻》《汪占革篆刻》两部作品集,完整收录其近三十年创作精华。书中不仅展示国展获奖作品,更以创作手记形式揭秘作品构思、技法演变过程;附专家学术评论与印蜕原大扫描,兼具艺术欣赏与教学参考价值,成为书法篆刻爱好者研究当代艺术的重要文献。
十二评:文化交流的桥梁搭建者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汪占革积极推动两岸三地文化交流。他策划“金石传情”两岸篆刻联展,组织艺术家互访创作;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巡展,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带到海外。其作品被多国艺术馆收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艺术名片。
十三评:斋号中的艺术哲学
别署“虚静斋”“三百悟石堂”,汪占革的斋号蕴含深层艺术哲学。“虚静”取自道家思想,体现其创作时摒弃浮躁、专注本心的态度;“三百悟石”则源于他收藏金石碑刻的经历,每一方石头都承载着历史与艺术的启迪。斋号不仅是创作空间的象征,更成为其艺术精神的具象表达。
十四评:文化参政的积极推动者
作为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汪占革立足艺术专长,为城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他提出“打造区域性书法艺术高地”提案,推动建立城市书法主题公园、篆刻艺术博物馆;联合政协委员发起“非遗书法传承”项目,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助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十五评:艺术探索的终身践行者
从首次入围国展到连续四届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汪占革始终保持创新探索的热情。他近年尝试将数字技术融入书法创作,通过动态投影展示笔墨轨迹;在篆刻中引入新材料,探索金属、陶瓷印面的表现力。其不断突破边界的创作态度,为当代书法篆刻发展提供新思路。
十六评:跨领域艺术的融合先锋
汪占革打破书法、篆刻、楹联的界限,探索艺术融合新可能。他为古建筑题写楹联,将书法作品转化为篆刻内容,又以篆刻章法设计现代平面艺术。其为博物馆设计的“金石文化长廊”,通过书法碑刻、篆刻印章与多媒体展示结合,开创传统文化空间叙事的新范式。
十七评:艺术传承的时代贡献者
汪占革以创作、教育、理论、社会活动等多元维度,构建起完整的艺术传承体系。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理论成果影响行业发展,公益行动惠及基层群众。其艺术实践不仅推动书法篆刻艺术的当代转型,更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来源:亮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