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面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时,面临诊断和治疗的挑战。肺癌细胞悄然潜入大脑的"边境禁区"时,传统活检就像在迷雾中用网捕蝶存在局限性——穿刺风险高、样本获取难,让80%的脑膜转移患者陷入"盲治"困境。但癌细胞在颅内扩张的"战略部署",早就在脑脊液里留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面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时,面临诊断和治疗的挑战。肺癌细胞悄然潜入大脑的"边境禁区"时,传统活检就像在迷雾中用网捕蝶存在局限性——穿刺风险高、样本获取难,让80%的脑膜转移患者陷入"盲治"困境。但癌细胞在颅内扩张的"战略部署",早就在脑脊液里留下了破解版作战方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大型队列研究,采用NGS技术系统性评估了脑脊液ctDNA在肿瘤负荷监测、预后预测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整合基因组及临床特征构建了一款基于脑脊液ctDNA的CNS转移预后模型[1]。
脑脊液ctDNA作为液体活检的新技术,显示出在诊断和研究中的潜力,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生存风险预测和治疗指导,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ctDNA作为藏在脑脊液中的"液态侦探"竟是密钥可破局改写生死簿!
密钥原理
采用NGS技术系统性评估了脑脊液ctDNA在肿瘤负荷监测、预后预测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整合基因组及临床特征构建了一款基于脑脊液ctDNA的CNS转移预后模型。不仅能精准判断肿瘤负荷,还能发现"脑内专属突变"。这些藏在脑子里的特殊基因变化,竟让生存期骤降6个月!
数据震撼
● 脑脊液ctDNA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1.1个月↓
● 脑脊液ctDNA阴性患者生存期长达21.4个月↑(相差近10个月)
● 动态监测可提前202天预警脑膜转移(比传统影像早半年!)←
a, Kaplan–Meier分析显示脑脊液ctDNA对初始队列(n = 584)、脑脊液ctDNA+患者(n=396)和脑脊液ctDNA−患者(n = 188)总生存期的预后价值。
b, 脑脊液ctDNA对未经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和已接受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的预后价值,包括未经治疗或脑脊液ctDNA+(n = 69)、未经治疗或脑脊液ctDNA−(n = 44)、已接受治疗或脑脊液ctDNA+(n = 327)和已接受治疗或脑脊液ctDNA−(n = 144)。
三大临床应用
● 预后评估: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全球首个多维度预后模型,将患者精准分层为高危/低危组,指导个性化治疗
● 免疫治疗筛选:ctDNA阳性患者免疫治疗生存期提升3.5倍↑(b, 3.9个月→17.4个月)
● 耐药追踪:脑脊液ctDNA独有突变与预后较差相关,可揭示CNS特异性耐药机制,为CNS转移患者精准诊疗提供全新视角,二次靶向治疗使生存期延长2.4倍↑(d,6个月→14.3个月)
b, 接受ICIs或其他全身治疗的致癌阴性CNS转移患者的OS存活曲线
d, 接受第二次CSF导向靶向治疗(n = 33)以克服CSF检测到的耐药机制或不匹配的系统性治疗(n = 46)的患者的OS存活曲线
研究突破
● 构建全球首个脑转移风险分层系统,已在中国人群验证
● 84.8%脑膜转移患者可检测到ctDNA,单次及动态监测可实现CNS转移患者的全程精准管理
● 发现68.3%脑部特有突变,揭开耐药新机制
指南共识
2023年,由樊代明担任丛书主编,邢金良和宋现让担任主编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中关于液体活检的章节提到,液体活检是一种体外诊断技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肿瘤生物信息来辅助肿瘤的诊断和治疗[2]。
2024年11月8日,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牵头制定的《实体瘤分子残留病灶检测共识》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布[3]。共识由北京协和医院吴焕文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执笔,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继《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之后,我国首个从检测技术维度撰写的MRD专家共识,推动国内实体瘤MRD检测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致患者的话
早发现1个突变,就可能多1份生机!保持乐观心态,科学抗癌,终将战胜病魔!飞朔生物检测策略
飞朔生物自主研发的实体瘤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产品,其检测策略分为定制化Panel与固定化Panel两种。定制化Panel策略首先会对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全外显子测序,以确定其特有的基因突变情况。随后,依据这些特异性的基因突变结果,定制出个性化的Panel,以便对组织中的特定数量突变位点进行后续的ctDNA检测。
固定化Panel策略则是基于血浆ctDNA进行固定panel的检测。该Panel规模更大,覆盖的位点更为广泛,并采用中高深度测序技术(5万X),适用于耐药及获得性耐药的监测与疗效评估。其检测范围涵盖了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等四种癌症的194个基因的CDS区或热点区域,包括驱动基因、靶向用药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以及补充的高频突变非驱动基因。因此,固定化Panel的检测范围更为广泛,检测灵敏度也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定制化Panel策略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个性化,能够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检测方案,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相关性。而固定化Panel策略则在快速筛查和广泛监测方面表现突出,尤其适合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癌症早期筛查。飞朔生物的MRD检测产品不仅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的肿瘤监测数据,还能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肿瘤的分子机制,为癌症的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Nat Med. 2025 Feb 27. doi: 10.1038/s41591-025-03538-5.
[2] 液体活检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2023
[3]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实体瘤分子残留病灶检测共识[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4, 53(11): 1088-1096.
[4] Annu. Rev. Pathol. Mech. Dis. 2013. 8:277–302;
[5] Michael W.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5)
[6] Wan.et al.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7
[7] Vessies DCL, et al. Mol Oncol. 2022;16(14):2719-2732.
[8] Mattox AK, et al. 2023;13(10):2166-2179.
来源:飞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