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走好竹麻新材料引领发展新路径,大竹县柏林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夯实育苗根基、深耕人工管护、畅通产销链条”三步走策略,走出了一条“小而精、稳而实”的苎麻产业发展之路。
为走好竹麻新材料引领发展新路径,大竹县柏林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夯实育苗根基、深耕人工管护、畅通产销链条”三步走策略,走出了一条“小而精、稳而实”的苎麻产业发展之路。
借“育苗”之慧甄别“潜力项”,播撒苎麻产业“优质良种”。针对传统苎麻育苗效率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柏林镇以“强基础、优品种”为核心,探索出“三育联动”育苗模式。一是“集中化育苗”。整合4个村资源力量,建立镇级标准化育苗基地,采用“草炭土+腐殖质”混合基质替代传统土壤,通过遮阳网控温、滴灌保湿等技术,出苗率稳定在85%以上。二是“本土化育种”。积极对接县苎麻中心筛选出“川苎18号”等耐旱抗病乡土品种,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200万株,种苗成本降低40%。三是“订单化供苗”。推行“合作社+农户”定向供苗机制,与种植户签订“包成活率、包技术指导、包产量兜底”协议,带动全镇苎麻种植面积从2000亩扩增至3500亩。
凭“管护”之精滋养“发展苗”,呵护苎麻发展“产业之花”。面对地形复杂、机械化程度低的现状,柏林镇立足人工管护优势,构建“三精”管理体系。一是“精准化分工”。按自然村划分25个管护网格,组建由45名种植能手牵头的“管护互助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针对除草、培土等关键环节,明确多项技术标准。二是“精细化投入”。推广“麻-豆套种”模式,利用大豆固氮特性改良土壤,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20%。三是“精心化防害”。建立“老农观察哨”制度,选取20名经验丰富的农户担任病虫害监测员,结合草木灰水、烟叶浸出液等土法防虫,辅以低毒生物农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
以“产销”之巧畅通“全链条”,收获苎麻发展“产业硕果”。为破解农户“卖麻难”、企业“收麻散”困境,柏林镇创新“三级联收”机制。一是“家门口收储”。在5个行政村(社区)设立临时收购点,采取“流动称重车+固定仓库”模式,实行“现收现付、滞销兜底”。二是“村集体统销”。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对接鑫泓公司,推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输”的方式,通过返利村集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订单化共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化经营模式,积极与麻农和种植大户签订销售订单,对麻农的原麻实行保底价收购,切实保障麻农种植收益。
来源:东北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