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奶奶,身体还好吗?”“杨奶奶,我们可想您啦!”……5月9日,当86岁的杨必纯出现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时,一群年轻医护人员立即围上前去,用问候和拥抱迎接她的到来。
“杨奶奶,身体还好吗?”“杨奶奶,我们可想您啦!”……5月9日,当86岁的杨必纯出现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时,一群年轻医护人员立即围上前去,用问候和拥抱迎接她的到来。
这是一次特别的相会,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泸州市人民医院邀请四川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必纯,为200多位年轻的医护人员传经送宝。
杨必纯分享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心得体会
从业感悟
“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想患者所想”
灯火璀璨、鲜花簇拥,泸州市人民医院大礼堂一派喜悦景象。一阵热烈掌声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先德强致欢迎词:“欢迎老前辈杨必纯传经送宝。”
顿时,礼堂里鸦雀无声,白发苍苍的杨必纯登上演讲台,讲述起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16岁那年,我从川南医士学校(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护理专业毕业,分配到合江县一个乡镇医院。每天凌晨,全县城乡停止供电,我提着一盏柴油灯查看病房……”
“送医大凉山,我被分配到高寒山区坚守医疗点。一个深夜,一位彝族乡亲染上重病,我得到报告马上出发,背上药箱昼夜急行60多公里……”
“一天,一个患者被抬进医院,急需输血。所有在场人员中,只有我的血型匹配,我不顾6个月身孕,挽起衣袖说‘抽我的’……消息很快传开,我赢得越来越多的彝族乡亲的信任和尊敬。”
“我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救治病人。同时,我还照顾一些病人的饮食起居,当清洁员,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医院。早上背着医药包就出发,常常要走到晚上才回来,饿了就烧几个洋芋吃,我走遍了金阳县的山山水水,在许多老乡家里都留下了足迹。”
……
杨必纯与年轻护士交流
“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想患者所想。”从业至今,杨必纯始终以这15个字来严格要求自己。1985年,杨必纯荣获南丁格尔奖,这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员而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杨必纯成为四川省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经验分享
“做一名护士, 就要始终把患者放心上”
“做一名护士,就要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端坐在台下,猛然听到杨必纯这句熟悉的话,泸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润格外亲切。
1991年,张润刚跨进医院大门,首次要为一位病逝的患者料理遗体,吓得她手足无措。
“哪怕患者告别人间,也要保留最后的尊严,让我来。”这时,一个坚定的声音回响耳边,张润回头一看,原来是副院长杨必纯,正一边说着一边挽起衣袖,埋下头示范。
这些年,泸州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进了一批又一批,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知道杨必纯。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院所有人,包括患者,都不再叫她杨院长或杨护士长,而是亲切地喊她“杨奶奶”。
当天在现场,有一位被杨必纯称为“幺闺儿”(泸州话,原指排行最小的姑娘,今可指称所有喜爱的晚辈)的血透室护士胡登敏,跑上前热情拥抱“杨奶奶”。
2019年,胡登敏入职第一天,恰逢杨必纯在体检科为患者体检。新一代年轻人入院,杨必纯马上嘘寒问暖,随后的日子里,一老一少特别投缘,胡登敏立刻认下“杨奶奶”。从此,杨奶奶跟“孙女”不断分享自己的经验。
“做一名护士,就要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杨必纯数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至今仍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把护士职业做到了“天花板”。
退休心愿
“有生之年,还想再做两件事情”
2024年12月30日,杨必纯依依不舍地告别70年的护理事业。刚退休那几天,杨必纯早上出门,总会条件反射地穿上白大褂,走下楼后才意识到“已经退休”,又返回家中。
杨必纯与医院领导、护士合影
短短5个月,杨必纯返回医院站在演讲台前,发出铮铮誓言:“如果医院两大项目启动,我第一个申请参加,不要报酬、不讲条件,只希望有生之年做点事。”
杨必纯的话,对先德强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近段时间,泸州市人民医院正在申请一个社区护理项目,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医生加盟。如今,老年人越来越多,部分疾病在社区医院就可以治疗,杨必纯觉得自己“还有价值”。
当前,泸州市人民医院还邀请杨必纯参加一个科研课题——导尿管使用后患者伤口感染。这是全球医学界至今未解的一个难题,泸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正在开展相关研究,杨必纯也没闲着:“我每天都在画图纸和设计方案,最近感觉已经找到突破口了。”
这是一场“夕阳”与“朝霞”的对话。历时两小时演讲,杨必纯没有豪言壮语,全然以朴实语言娓娓道来,亲切生动,宛如一道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