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莲花生大士传》《密宗道次第广论》《藏传佛教修持法要》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莲花生大士传》《密宗道次第广论》《藏传佛教修持法要》
在佛教修行中,打坐是修行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修持方法之一。
很多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打坐时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打坐时通常要求左腿在上,右腿在下?
这个看似简单的姿势要求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
莲花生大士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解答,这不仅关系到修行的效果,更与气脉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八世纪时,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受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弘法。
有一天,莲花生大士正在传授修行要诀,一位名叫彭秋拉的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尊者,我听说打坐时应该左腿在上,右腿在下,这是为什么?
若是反过来又会如何?”
莲花生大士微微一笑,目光慈悲地看着彭秋拉,问道:“你可曾注意过自己的呼吸?”
彭秋拉愣了一下,摇头道:“平常呼吸自然而然,未曾特别注意。”
莲花生大士点点头,从容说道:“人体有两个主要气脉,左侧的乐脉和右侧的日脉。
这两条气脉如同河流一般在我们体内流淌,当你左腿放在上面时,左侧的乐脉会被轻微压迫,使得气流更多地通过右侧的日脉,这有助于平衡体内的阴阳气息。”
彭秋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莲花生大士继续道:“修行者坐下后,身体是以中脉为支柱的。
中脉是贯通头顶到身体底部的中央通道,好比一根竹竿。
在中脉两侧,分别有左右两条主要气脉 - 乐脉和日脉,它们环绕中脉上升,如同两条蛇般相互缠绕。”
莲花生大士拿出一块布,简单地画出了人体内的三条主要气脉:“这中间的是中脉,左边的是乐脉,右边的是日脉。乐脉主阴,日脉主阳。修行者要平衡体内的阴阳气息,就必须注意这些气脉的运行。”
彭秋拉好奇地问:“那么若是右腿在上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呢?”
莲花生大士解释道:“若是右腿在上,会促使阳气上升过快,容易使人心浮气躁,难以入定。
尤其对初学者而言,这种姿势可能会导致气血上涌,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我们修行重在平稳渐进,过猛的气息变化反而不利于修行。”
“那么女性修行者也是如此吗?”彭秋拉又问。
莲花生大士说道:“对于女性修行者,情况略有不同。女性体质偏阴,右腿在上有时反而能够平衡阴阳。但总体而言,对大多数人来说,左腿在上的盘坐方式更为适合。”
莲花生大士看着众弟子,缓缓说道:“盘腿打坐有不同层次。
初级的是单盘,一腿放在另一腿上;进阶的是双盘,也就是所谓的莲花坐,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
最高层次的是金刚坐,两脚的脚掌都朝上放在大腿上。
但无论哪种姿势,都应注意气脉运行的原理。”
有一次,莲花生大士在山洞中带领弟子们修行。一位名叫贝玛俄色的弟子盘坐时总是喜欢右腿在上,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在打坐时常常心烦意乱,无法入定。
贝玛俄色向莲花生大士请教:“尊者,我按照您教导的方法修行,但总是心难静下来,该如何是好?”
莲花生大士仔细观察了他的打坐姿势,发现他习惯性地将右腿盘在上面。莲花生大士没有直接点破,而是让他调整姿势,将左腿盘在上面。
“试着这样坐七天,看看有什么变化。”莲花生大士说。
贝玛俄色照做了。七天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打坐时的心境平和了许多,妄念也减少了。
“尊者,为何仅仅改变腿的位置,就能有如此明显的变化?”贝玛俄色不解地问。
莲花生大士解释道:“腿的位置看似简单,实则关系重大。
左腿在上,能够压制日脉中的风大,使心神更加稳定。
右腿在上,则会激发风大,使心神躁动。
修行者若要入定,首先要心神稳定,而心神的稳定与体内气脉运行息息相关。”
莲花生大士还告诉弟子们:“打坐时的姿势,不仅影响当下的修行效果,也会在长期修行中形成习气。正确的姿势能够帮助修行者更容易进入深度禅定状态,而不正确的姿势则会形成障碍,使修行难以深入。”
有一位弟子问:“尊者,有些修行者说姿势并不重要,心态才是关键,这种说法对吗?”
莲花生大士意味深长地说:“姿势与心态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初学者更应注重姿势,因为正确的姿势能够引导心态。当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心与身的关系会更加微妙,但在此之前,姿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修行者插话问道:“尊者,那么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否到了那个境界,这些外在的姿势就不重要了?”
莲花生大士目光深邃,这个问题触及了修行的核心奥秘。他看着年轻的修行者,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究竟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何莲花生大士对这个问题如此慎重?腿部姿势背后还隐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修行秘密?
莲花生大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一切形式的执着,包括对姿势的执着。
不要误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不是说你可以忽视正确的姿势,而是说当你真正达到那个境界时,身与心、内与外已经融为一体,不再有分别。”
他继续解释:“就像一个人必须先学会走路的基本姿势,才能最终自如地奔跑、跳跃。同样,修行者必须先掌握基本的打坐姿势,才能逐渐超越形式的限制。”
莲花生大士进一步揭示了更深层次的修行原理:“左腿在上的姿势,不仅仅是气脉运行的考量,更与我们身体的左右脑功能有关。
左腿连接右脑,右腿连接左脑。
右脑主管直觉、创造力和整体感知,这些品质对于禅修极为重要。
当左腿在上时,右脑会被微妙地激活,有助于进入更深层次的禅定状态。”
他向弟子们展示了一个古老的图谱,上面详细绘制了人体经络与脑部功能的关系:“看这里,左腿的经络最终连接到右脑的这些区域,这些区域与冥想和深度意识状态密切相关。”
莲花生大士特别强调:“在修行的不同阶段,姿势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对初学者而言,正确的姿势是进入修行的门户;对中等修行者而言,姿势是稳定心性的工具;对高等修行者而言,姿势是验证内在境界的显现。”
他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印度有一位大成就者,名叫帕德玛桑巴瓦。
他曾经尝试各种姿势进行苦修,最后发现,当左腿在上时,他能够在一次打坐中进入极深的禅定状态,并且保持七天七夜不动。
这种状态下,他能够看到世间的本质,超越普通意识的局限。”
莲花生大士补充道:“左右腿的盘坐还涉及到更微妙的能量平衡。人体内有五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空。左腿在上有助于平衡这五种元素,特别是调和火与水这两种相对的元素,从而创造出修行的理想内在环境。”
一位资深的修行者问道:“尊者,我听说有些特定的修行法门反而要求右腿在上,这是为什么?”
莲花生大士点头道:“确实如此。
在某些特殊的密法修持中,右腿在上有其特定用途,比如一些降伏法和特定的能量引导法。
但这类修法通常只适合具备一定基础的修行者,且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大多数修行者,尤其是初学者,左腿在上的方式更为安全和有效。”
莲花生大士总结道:“记住,修行的本质不在外相,而在心性。
姿势只是工具,但正如好的工匠需要好的工具一样,修行者也需要正确的姿势。
当你真正理解了气脉运行的原理,理解了身心如何相互影响,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至关重要。
无论你修行达到何种境界,都不要轻视这些基础,因为正是这些基础支撑着你的整个修行之路。”
莲花生大士的教导流传至今,成为藏传佛教修行者的重要指南。
这些看似简单的姿势要诀,实则蕴含着深邃的修行智慧,值得每一位学佛人认真思考和实践。
来源:云水禅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