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2年,河南爆发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大饥荒,这场灾难的残酷程度,任何言辞都无法精准描绘——三百万人在这场人间炼狱中活活饿死。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2年,河南爆发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大饥荒,这场灾难的残酷程度,任何言辞都无法精准描绘——三百万人在这场人间炼狱中活活饿死。
为了活下去,人们啃食树皮、草根,精神和身体都濒临崩溃的边缘。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或许很难真切体会那段历史的沉重,那些记录着惨痛过往的真实影像,曾如被深埋的秘密,直到近些年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抛开历史长河中的纷繁细节,我们更应关注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与思考。
为何如此惨痛的历史,在多年之后才被揭露?背后的缘由错综复杂,好似一张细密的蛛网,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饥荒年头里,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粮缸见了底,人们饿红了眼,扒开雪地找草根,刮净树皮磨成粉,连观音土都敢往嘴里塞。
树皮这东西本是最难下咽的,粗粝得像砂纸,嚼两口就满嘴苦渣子,可不吃就得饿死。
到后来,连树皮都成了稀罕物,饥民们攥着镰刀满山转,看见老树就扑上去抢,树皮剥得光溜溜的,活像被剃了毛的癞皮狗。
1942年,老百姓没粮食吃,只能挖野菜、啃树皮勉强糊口,可即便这样,军阀们还是照常收军粮,河南的百姓根本活不下去。
等草根、树皮都被吃光后,有些地方开始有人陆续饿死,从1942年7月开始,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易子而食”这种少见的惨事,在饿到极点的时候,也真发生了。
这位年轻姑娘瘫软地仰面倒在地上,头发散乱得像团枯草,眼神空洞地望着天,嘴里无意识地嚼着几根干瘪草茎,像在吞咽根本填不满肚子的空气。
她麻木的神经或许还在骗自己——可连手指都抬不起来了,连蜷缩身体的力气都像被抽干了。
这位妇人蹲在枯树旁,使劲地剥着树皮,看她的表情像是用尽了全力才撕下了一块树皮,她的手背绷得发紫,这树皮硬得像石头,嚼起来肯定扎嗓子,要把这种东西吞下去,得是豁出命才有的胆量!
她身后一片荒凉,旱灾像野兽啃光了地皮,蝗虫又把土里翻了个底朝天,放眼望去全是干裂的黄土,连地缝里的草根都被挖光了,映入眼帘的唯有这空洞的枯树桩子,活像被抽空了骨头的骷髅架。
这位老者也是逃荒出来的,身上那件褂子破得跟渔网似的,活脱脱一个叫花子样儿。
可那年头谁不是这副德行?树皮草根都抢不上,能活命就谢天谢地了,谁还顾得上衣裳体面不体面啊。
这女人双腿烂得吓人,因腿部伤口长期未得到妥善处理,伤口已经黑紫发臭,加之连日奔波、伤口长期暴露在外,感染已严重恶化,她的双腿因剧痛无法挪动,瘦得几乎只剩皮包骨,腿部溃烂处已经发黑还渗着脓血,令人触目惊心。
再拖下去,命怕是保不住了,她就结局很可能因饥饿、脱水或感染引发的败血症而丧命。
在白修德的记录中,还有这样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无数衣衫褴褛的人们,肩挑手提着简陋的行李,带着孩子和老人,纷纷加入到逃荒的行列。
他们并无明确的目的地,仅仅凭借本能,妄图逃离这片满是绝望的土地。
一迈进这片地界,满眼都是逃荒的人,像蚂蚁搬家似的黑压压挤成一片,他们全盯着铁轨上那列冒烟的火车,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执念,就是挤上那列即将启程的火车。
此时的难民们个个眼里都冒绿光——只要能扒上这趟车,哪怕把骨头挤碎,也得逃出这片要命的河南地界!
灾民们好不容易挤到了车顶,在火车开动后还会有很多人被挤下车,摔断胳膊腿或者直接摔死。
挤到车上和没挤上去的家人就此永别,呼喊声、嚎叫声、哭声、争吵声不绝于耳。
这张照片,展现了一个孩子独自坐在行李上,他的面色苍白,眼睛紧闭,可以感觉到他深深的绝望。
这场景让人不禁想象,他的父母可能已经在这场大饥荒中离世,他孤身一人在逃荒的旅途中苦苦挣扎。
这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冰冷的荒地上,又饿又怕,正扯着嗓子哭爹喊娘,哭着要吃的。
可他心里明白,爹娘再也不会出现在眼前,食物更不会自己送上门,这个被狠心丢下的孩子,最后八成要被野狗盯上,成了它们的盘中餐。
遇上灾荒年,大多数当爹妈的、年纪大的长辈,都会狠下心先苦自己,省下口粮、拼上性命,把活下去的盼头全留给家里的年轻人和孩子。
而失去父母的孩童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去,还需要进到乞讨的队伍中,才能获得乞讨的允许,但是年幼的孩子往往不会被收留,被遗弃,最终面临死亡。
1942年,镜头拍下了两个相依为命的小乞丐,他们身上穿着破烂棉衣,腰间仅用一根绳子束着,那褴褛的模样,实在令人心痛不已。
这般破旧的棉衣,却是一整个冬天的御寒之物,在那个艰难的岁月,贫困笼罩着他们,令人感慨生活的不易与他们的坚韧。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那些曾经饱受苦难的人们,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最后,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曾经饱受苦难的人们,他们的遭遇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珍惜和平,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