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5月20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世界蜜蜂日”,旨在提高全球对蜜蜂和其他传粉生物重要性的认识。今年的主题是:“向自然取经,滋养人类未来(Bee inspired by nature to nourish us all),这一主题,深刻地体现了蜜蜂在农业食物系统、
本文来源:“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本文约2700字,阅读约6分钟
每年的5月20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世界蜜蜂日”,旨在提高全球对蜜蜂和其他传粉生物重要性的认识。今年的主题是:“向自然取经,滋养人类未来(Bee inspired by nature to nourish us all),这一主题,深刻地体现了蜜蜂在农业食物系统、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中的关键角色。2025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注这些勤劳小生物的命运。
自然界的无名英雄
Pollinators the Hidden Hero
其实,蜜蜂并不是唯一的传粉者,蝴蝶、蝙蝠、蜂鸟等也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传粉的重要角色。但在所有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作用尤为突出。它们默默穿梭于花朵之间,为超过75%的粮食作物、以及近90%的野生开花植物提供传粉服务,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全球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
▲上图:联合国为5·20世界蜜蜂日设置的专门的页面
此外,全球超过35%的农业用地依赖动物传粉,这些传粉活动不仅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食物的质量和多样性。没有传粉者的话,我们餐桌上的水果、坚果、蔬菜将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营养价值较低的主粮如水稻和玉米。
随之而来的是,将是人类饮食结构将变得越来越单一,我们可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如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营养结构较为单一的主粮。这种饮食转变不仅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还可能加剧公共健康问题,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等。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美国今年的蜜蜂大规模死亡。这一事件可能直接回影响到今年杏仁等农产品的产量,价格变动很快明年我们就能在市场上感觉到。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
美国蜜蜂大规模死亡
近30年植物传粉者骤减,自花授粉频率比例激增27%!“复活生态学”揭示生态恶性循环
熊蜂数量骤降22.5%!授粉系统的潜在崩塌前兆?
▲上图:一只正在采蜜的熊蜂。摄影: Flappy Pigeon (CC BY-SA 4.0)
▲上图:北京郊区的一个园子里,野蜜蜂在给树木授粉。©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CC BY-SA 4.0)
▲上图:显微镜下的蜜蜂(工蜂)的足部,可以看到又长又密的绒毛,有助于它们穿梭在花朵中时裹挟花粉。摄影:Linda Wong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世界蜜蜂日是怎么来的呢?
Why Bees Matter?
若是追溯的话,世界蜜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斯洛文尼亚养蜂先驱安东·扬沙(Anton Janša)的贡献。安东·扬沙出生于1734年5月20日,他是现代养蜂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养蜂之父”。他不仅在养蜂技术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还通过出版书籍和开设养蜂学校,向公众普及养蜂知识,极大地推动了养蜂业的发展。
世界蜜蜂日的设立始于2014年,当时斯洛文尼亚养蜂协会主席博斯特扬·诺克(Bostjan Noč)意识到蜜蜂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因此提议设立一个专门的日子来纪念蜜蜂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这一提议得到了国际蜂联(API)的支持,并最终在2017年12月20日由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世界蜜蜂日。
蜜蜂正在消失,
生态危机迫在眉睫
Bees in Crisis
令人担忧的是,人类活动正在加速传粉者的灭绝。据统计,全球约35%的无脊椎传粉动物(特别是蜜蜂和蝴蝶)以及17%的脊椎类传粉动物(如蝙蝠)正面临灭绝风险。城市化扩张、栖息地丧失、单一作物种植、农药滥用、气候变化、疾病等问题,正在不断削弱蜜蜂的生存基础。
▲上图:生物多样性保护运用于农业意义深远。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昆虫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虽然在短期内对害虫有着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却为昆虫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这些化学物质对于非目标昆虫、植物和其他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导致昆虫的急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在农业中开展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颇有意义。上图:思源文明驿站(生态农场)长期不用杀虫剂,上图是以生态方式种植的蔬菜了。供图:王延静
▲疾病也是导致近年来蜜蜂死亡的重要因素。上图是一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蜜蜂宽视野图像,图中可见一只瓦螨(Varroa destructor)紧紧附着在蜜蜂的身体节段之间。白色的箭头清晰地指示了瓦螨所处的位置。该图像来源于一项研究,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揭示了瓦螨主要以蜜蜂的脂肪体组织而非血淋巴为食。图源:Ramsey, Samuel D., et al. (2019)
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不仅威胁着我们的食物供应,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深远影响。传粉者数量的锐减将引发连锁反应,从减少植物多样性到影响水源调节、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等关键生态服务。
▲上图:授粉者(pollinator)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关注,因为它们维系着全球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直接关乎粮食安全和人类福祉。授粉服务对于超过75%的主要粮食作物和近90%的野生开花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一旦授粉者数量锐减或功能下降,将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稳定性受损,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上图是蜜蜂,摄影:刘茂胜(绿会BCON专家)
向自然学习,
可持续农业是关键
Bees-friendly Agriculture
今年的主题“向自然取经”,正是强调我们应从自然的智慧中汲取灵感,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业生态学、套种、农林复合系统、综合病虫害管理等自然友好型农业实践,能够在保护传粉者的同时,确保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
岌岌可危!45%的野生蜜蜂物种濒危,瑞士新版野生蜜蜂红色名录发布
杀虫剂对蜜蜂产生的风险你知道多少?
有机农田和花带促进蜜蜂健康
蜜蜂遗传学之谜:“利他”行为究竟源自谁?
蜜蜂不仅是农业的守护者,也是环境健康的风向标。它们的存在与否能反映出生态系统是否健康。因此,保护蜜蜂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未来。
▲在中国,许多生态农场正在兴起。上图:四川省金堂县的教师吴诗廷,在家乡的果园里种植柑橘中,采用生态种植,尝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在自己的果园中构建了“草—虫—果树”的小型生态系统。供图:吴诗廷
▲上图:一位菜农家养的小蜜蜂们。©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CC BY-SA 4.0)
在2025年的世界蜜蜂日,让我们以行动响应这份呼唤。蜜蜂的命运与人类息息相关,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粮食、健康和生态家园。让我们“向自然取经”,共同守护滋养世界的生命之源!
保护蜜蜂等“传粉者”,不仅是政府或农民的责任,其实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根据联合国官网的参考信息,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行动者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整理出了一份中文版行动指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为:
在城市里让野草长,留下一些“荒野”作为授粉昆虫的栖息地;
在自家阳台或庭院种植多样化、本地化的植物;
购买本地农民生产的原生态蜂蜜(中华蜂蜜);
尽量选择可持续农业方式生产的产品;
避免在花园中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杀真菌剂;
设置供蜜蜂饮水的小水池;
不破坏野生蜜蜂巢穴;
向家人、朋友传播关于蜜蜂的科学知识。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前沿
来源: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