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小田变大田”蝶变路为乡村振兴绘新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7:42 1

摘要:机械轰鸣,打破乡村的宁静,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平整连片的田块,如巨幅画卷,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近日,静宁县灵芝乡、红寺镇、古城镇等3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这一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系统升级、路网优化等具体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机械轰鸣,打破乡村的宁静,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平整连片的田块,如巨幅画卷,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近日,静宁县灵芝乡、红寺镇、古城镇等3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这一项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系统升级、路网优化等具体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在灵芝乡东庄村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往来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技术人员操作测绘仪器,精确计算着每一处土地的高差,确保土地平整达到最佳标准。“我们采用推土机和挖掘机协同作业,对高低不平的地块进行削高填低,让原本落差大的土地变得平坦规整。”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道。

正在田间查看进度的灵芝乡东庄村党支部书记兰武成难掩兴奋:“土地整理项目确实是实打实的惠农项目,农户们举双手支持。项目不仅新增了耕地,更盘活了村里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源。整理后将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提供坚实基础,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据悉,灵芝乡土地整理项目覆盖东庄村、何杜村和俊峰村,1972亩土地即将迎来“华丽变身”。除了基础的土地平整,项目还配套修建田间道路,方便农机和农资运输,新增的70亩耕地,更是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区农户们切身感受到了土地的“蜕变”,曾经零散破碎、高低不平的耕地,如今变得规整有序,成为了机械化耕作的“理想田”。

“以前的地高低不平,拖拉机开不进去,播种、收割全靠人力,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效率还低。”灵芝乡东庄村农户杜长生望着平整后的土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好了,土地一整理,小田变大田,农机能直接开到地里,省时又省力,种地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费劲了,方便多了。”

更令人期待的是,当地正积极探索“土地整理+”发展新模式,计划深度结合特色产业,大力推动规模化种植。未来,这片整理后的土地,将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兴旺的“聚宝盆”,全面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了解,2025年静宁县投入专项资金347万元,全力推进灵芝、红寺等3乡镇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总规模达2746亩,预计新增耕地159.45亩,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还将配套建设1.9公里田间道路,栽植635株防护林,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构建起现代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10月底将全面竣工。

“今后,我们自然资源局将把土地整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通过‘小田并大田’‘坡改梯’等模式,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为乡村振兴筑牢土地根基。”静宁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吴根顺介绍道。

通讯员 李芳艳 余江龙 文/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