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忙时节,阿勒泰地区广袤田野上涌动着科技助农热潮。4月9日,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克孜勒克热什村率先开启阿勒泰地区玉米播种作业,采用的无地膜玉米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地膜残留污染土壤的难题;4月18日,在阿勒泰地区2025年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会上,
农忙时节,阿勒泰地区广袤田野上涌动着科技助农热潮。4月9日,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克孜勒克热什村率先开启阿勒泰地区玉米播种作业,采用的无地膜玉米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地膜残留污染土壤的难题;4月18日,在阿勒泰地区2025年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会上,配备“小麦宽幅匀播技术”“小麦窄行匀播技术”的播种机以及小麦电控播种机等新型播种机械让农户大开眼界……
近年来,阿勒泰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以实际行动推动粮食生产不断迈向新高度。2024年,全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速达9%,粮食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万吨,达114.89万吨,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更是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阿勒泰地区以“精准落图、政策赋能、科技护航、开源节流、立足增收” 的“五步联动”模式为引领,从种植规划、政策扶持、技术应用、仓储流通到农民收益全链条发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粮食安全保障之路。
智能田野绘新景
眼下,阿勒泰田野上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4月中旬,在阿勒泰市640台地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正沿着精准测绘的路线穿梭,将一粒粒麦种均匀播撒进土地。种植户陈西阳紧盯智能终端,兴奋地说:“以前靠经验种地,深浅全凭感觉,现在有卫星定位,播种深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效率和精准度都大大提高了!”
今年,阿勒泰地区创新实施粮食种植地块台账化管理机制。借助卫星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对202万亩粮食种植任务进行精细化分解,将种植目标精准落实到田间地头、细化到每家农户,以数字化、科学化手段为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
在粮食生产保障体系构建中,阿勒泰地区农业、供销、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通过系统化统筹布局,全方位夯实生产基础。
在富蕴县吐尔洪乡莫勒德尔村的连片农田上空,无人机“一喷三防”服务更让小麦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3倍以上,每亩节约成本30元。“智能化装备让种地越来越轻松,又有专家指导,不愁不丰收!”莫勒德尔村村民胡尔曼别克·艾很满脸笑容地说,每年农技人员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选种、整地、播种,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在阿勒泰的田野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得到生动诠释。当地每年定期举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会,通过直观的机械作业演示,让农牧民切身感受科技赋能带来的生产变革。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林说:“如今,北斗智能导航播种技术已覆盖全地区84.2%的农田,将每日作业时长从8小时延长至12小时,无人机药剂播撒也在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凭借高效、均匀、无死角的作业优势,成为农户们的‘新宠’。”
协同发力夯根基
政策、金融、科技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力,阿勒泰地区正以创新实践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阿勒泰地区构建起中央、自治区、县市三级政策支持体系,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并鼓励各县市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推出差异化扶持措施。其中,吉木乃县对大豆种植户给予每亩100元的直接补贴,哈巴河县针对玉米种植大户实施阶梯补贴政策……据测算,这些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将为种植主体减负超5000万元,切实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红利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农民的丰收成果。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塔斯特村种粮大户任江林对此深有体会。2024年,在政府补贴和专业技术指导的双重助力下,他种植的800亩小麦迎来丰收,亩产较上一年增加20公斤,总产量提升16吨。
“有政策撑腰,种地心里更踏实,今年我扩大了种植规模。”任江林话语间满是干劲。与此同时,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发力,阿勒泰地区通过简化贷款流程,优化“农贷通”“农易贷”等信贷产品服务,为农业生产注入金融“活水”。
科技兴农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阿勒泰地区依托农业科研平台,聚焦粮食生产核心环节,系统推广窄行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12项关键技术,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2024年,该地区小麦平均单产达412公斤,最高单产达779.7公斤,创历史新高。
在生态治理方面,阿勒泰地区积极探索创新。福海县推行的“稻蟹共养”模式成效显著,通过种植耐盐碱水稻、淡水循环灌溉和螃蟹自然肥田,成功改良4000余亩盐碱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每亩稻田可产扣蟹100至150公斤,有机大米售价达每公斤20元,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此外,阿勒泰地区持续完善“气象+农业”灾害预警体系,组建应急服务队,推广农业保险,并试点“保险+期货”创新模式,为粮食生产构建风险屏障。
全链守护稳粮丰
5月3日,在吉木乃县边境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正进行日常粮食入仓和保洁。粮仓外,两条输送线高速运转,玉米、小麦等作物经皮带输送机传送,依次通过流筛、除杂、去石等工序,被精准筛选后,缓缓送入粮仓储备。
“吉木乃县边境粮食仓储物流中心是目前阿勒泰地区单个库区仓储能力最强、设备设施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建粮仓,可储备粮食6万吨。粮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玉米和小麦的含水量及环境湿度,是粮食保存的关键技术。”吉木乃县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李伟说。
阿勒泰地区以“开源节流”为发展主线,深入推进“科技强农+产业富农”行动,从土地开发、模式创新、仓储流通等多维度发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在盐碱地治理与生态种植方面,福海县创新的“稻蟹共养”模式成功实现跨县域推广。今年,吉木乃县计划运用该模式改良盐碱地超1万亩,通过“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生态循环,让贫瘠土地焕发新生机。
据了解,阿勒泰市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即将竣工投用,新建的现代化粮仓配备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温湿度、虫害情况,并采用低温储粮技术,将粮食损耗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在粮食流通领域,阿勒泰地区通过科学调配农机资源,推行“订单式”收割服务。联合收割机、烘干设备24小时待命,通过错峰作业将收获损失率降至2%。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晾晒、安全储存,全方位降低粮食产后损耗。
“目前,202万亩粮食、27万亩油料种植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预计2025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120万吨!”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翟大顺对农业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从精准规划地块到全程科技赋能,从政策红利释放到全链条减损增效,阿勒泰地区“五步联动”模式构建起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希望的田野上,科技与实干深度融合,既夯实粮食安全防线,又勾勒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记者:胡俊秀
来源:好学船帆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