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三季度价格走势将呈现“先抑后扬、振幅收窄”特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7:44 1

摘要:高库存堰塞湖效应:北方港库存持续攀升至历史峰值,叠加二港及电厂库存超常规积累,形成"库存积压-价格下跌-采购延后"的负反馈循环。疏港压力下,贸易商面临资金成本与仓储成本双重挤压,存在被动抛售风险。

动力煤市场当前正处于供需失衡与情绪博弈的复杂阶段,短期内下行压力仍将持续,但中长期拐点需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变量:

一、短期市场核心矛盾解析(5-6月)

1. 高库存堰塞湖效应:北方港库存持续攀升至历史峰值,叠加二港及电厂库存超常规积累,形成"库存积压-价格下跌-采购延后"的负反馈循环。疏港压力下,贸易商面临资金成本与仓储成本双重挤压,存在被动抛售风险。

2. 淡季需求真空期:5月处于"金三银四"后工业用电回落期与空调负荷启动前的空窗期,电厂日耗难有突破性增长。即便部分非电行业(如化工)维持刚性采购,但压价策略将压制市场煤溢价空间。

3. 进口煤价格锚定作用:海外煤价持续低位运行(如印尼低卡煤到岸价优势显著),叠加人民币汇率波动,进口煤价格天花板效应将制约内贸市场煤反弹高度。

二、中期市场转折点观测维度

1. 库存去化节奏:需重点关注北方港日均调出量能否突破80万吨阈值,以及江内港口疏港速度。当总库存降至去年同期水平(约2500万吨)以下时,市场情绪或出现边际改善。

2. 水电替代效应:6月长江流域汛期来水情况尤为关键。若三峡出库流量较常年偏弱10%以上,火电调峰需求将提前释放。反之,水电大发将挤压电煤消费空间。

3. 非电行业采购脉冲:7-8月传统错峰生产期前,水泥、玻璃等行业存在集中补库窗口。若地产政策加码带动新开工反弹,建材链补库需求或形成阶段性支撑。

4. 极端天气扰动:厄尔尼诺背景下,若出现持续性极端高温(如华东地区连续10天35℃+),电厂日耗可能提前2周进入旺季模式,触发应急补库需求。

三、价格运行路径推演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随着港口贸易商亏损面扩大,部分中小户或退出市场,现货价格可能下探至绿色区间下沿(5500大卡550-570元/吨)。此阶段需警惕煤矿减产引发的成本支撑博弈。

6月中下旬:梅雨季结束后,若工业用电增速回升至4%以上,叠加迎峰度夏备货启动,市场或进入弱平衡状态,价格有望在政策底附近企稳。

7-8月旺季验证期:价格反弹力度取决于:①重点电厂库存可用天数能否降至15天以下;②进口煤政策是否出现收紧信号;③高温持续性与工业用电复苏斜率形成共振效应。

四、策略建议

1. 终端用户:可采取"长协保供+现货择机点价"组合策略,在6月第二周前后建立20%-30%的弹性库存,利用基差交易锁定成本。

2. 贸易商:需加快港口周转效率,转向"背靠背"经营模式,避免单边敞口暴露。可关注期货贴水修复机会,进行库存套保。

3. 生产企业:应动态优化产运销计划,重点保障高热值煤种市场份额,通过煤质差异化竞争规避低卡煤价格战。

总体而言,动力煤市场正经历深度再平衡过程,三季度价格走势将呈现"先抑后扬、振幅收窄"特征,5500大卡波动中枢或维持在580-620元/吨区间。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水电出力、政策调控及全球能源价格联动等超预期变量。

来源:乌金放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