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主任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少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近日空战内幕公开,印度空军出动60架战机,其中14架阵风战机,却在巴方有效探测与攻击面前,几乎全程“失明”,最终遭遇惨重损失。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5月9日,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主任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少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近日空战内幕公开,印度空军出动60架战机,其中14架阵风战机,却在巴方有效探测与攻击面前,几乎全程“失明”,最终遭遇惨重损失。
巴方表示,这种一边倒的结果,暴露了印度空军“万国牌”装备在体系融合上的致命短板,信息流无法打通,先进战机沦为信息孤岛,最终被巴方的作战体系压倒,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印度空军,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单向透明?
2025年5月9日,伊斯兰堡,一场新闻发布会,巴基斯坦军方抛出重磅炸弹:印军60架战机,为何在自家天空成了睁眼瞎,被挨个点名?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通报,更像是一出精心策划的戏剧,主角是巴基斯坦空军,剧本是“体系碾压”。
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少将,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ISPR)的当家人,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即将展现的是一场巴方视角下的“完胜”。
按照他的说法,这绝非偶然,而是“完整证据链和严谨战术复盘”下的必然,核心论点?巴基斯坦空军依托先进的作战体系,对印度空军取得了决定性优势。
这位少将娓娓道来:就在不久前,我方ZDK-03预警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明察秋毫,一口气锁定了多达60架印度空军战机,其中甚至包括14架精锐的法制阵风战斗机。
乔杜里强调,巴方原本可以取得远超于此的战果,“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至少15架印度飞机变成空中火球,但我们没有,只选择了5个目标进行外科手术,”这番话,既像是在展示肌肉,又像是在传递一种“战场克制”的信号,潜台词不言而喻:我们能,但我们选择了不把事情做绝。
这场冲突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或许是战场信息的“单向透明”,巴方宣称,印度军机从一起飞,就掉进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全程被动挨打。
更致命的是,印度飞行员的机载雷达,竟然连巴方战机的影子都没摸到!为什么会这样?乔杜里将军指向了巴基斯坦空军的新宠:歼-10C战斗机及其挂载的霹雳-15空空导弹。
这玩意儿的射程超过150公里,使得歼-10C能够舒舒服服地在印度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外,就从容发射导弹,与此同时,ZDK-03预警机就像一只盘旋在高空的鹰隼,将印度战机的一举一动实时更新给歼-10C。
这种“你能看见我,我看不见你”的局面,足以让任何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心理崩溃,据称,一架苏-30MKI的机组人员,在被导弹锁定的最后十秒,还在加密频道里声嘶力竭地追问:“为什么数据链没有敌机位置?!”
那七段被巴方公之于众的录音,简直是印度空军的噩梦合集,阵风编队长机在无线电里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遭遇攻击,苏-30MKI的飞行员在生命最后十秒还在绝望地问:“为什么数据链上什么都没有?!我们的眼睛瞎了吗?!”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印度预警机的指挥官,竟然在频道里下达了“所有单位关闭雷达,避免被屠杀”的指令,这画面,想想都令人窒息,一群顶尖飞行员,在完全不知道敌人身在何方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自己或同伴被点名,却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印度空军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军事观察家们把矛头指向了困扰印度军队多年的老问题,装备来源太杂,简直是个“万国军火铺”。
美制的预警机、法国的战斗机、俄罗斯的导弹,再加上印度自己鼓捣的指挥系统,听起来很唬人,但真到了战场上,这些来自不同技术体系的“尖货”能不能愉快地聊天,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兼容性,这个平时看似不起眼的词,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却能决定生死,巴方暗示,正是这种兼容性壁垒,导致了印度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数据链无法实时有效流转,说白了,就是各打各的,成了信息孤岛,预警机看到的,战斗机可能看不到。战斗机需要的,指挥系统可能给不了。
那些录音中暴露出的指挥混乱,比如重复呼叫已经失联的战机编号,下达牛头不对马嘴的战术指令,简直就是指挥链断裂的现场直播,再先进的单件武器,一旦失去了体系的支撑,就可能沦为昂贵的摆设。
巴方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千里眼”ZDK-03预警机,论块头,它的运-8载机平台,起飞重量不足70吨,天线罩直径约8米,跟美军E-3C用的波音707比,确实像个弟弟。
但巴方说了,心脏强大才是真理!得益于中国在雷达电子技术,尤其是信号处理和软件调度等“内功”上的突飞猛进,据说不少技术已经在更牛的空警-2000上验证过了,ZDK-03愣是在一个小身板上,实现了“看得更远”的奇迹。
巴方宣称,这架预警机最大探测距离能达到400公里,还能同时招呼60到100个空中目标,这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绝对是抢手货,这台“空中大脑”可不只是看看而已,它还能引导导弹去咬目标,甚至在必要时还能客串一下,放电磁干扰。
它就像一个信息枢纽,把战场上的各种信息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跨平台的数字化作战网络,巴方的战术核心听起来简单粗暴:ZDK-03盯着印度飞机,把坐标实时喂给歼-10C,歼-10C则凭借霹雳-15导弹那长得不像话的“胳膊”,在巴基斯坦自家领空就能敲掉刚从印度机场爬起来的阵风。
据说,霹雳-15在超过100公里的尾追攻击中,实际飞行距离可能远超150公里,而且到头了还有足够的能量完成致命一击,这显然大大超出了印度空军的预料。
还有分析认为,法国人卖阵风给印度时,可能留了一手,没把如何利用阵风收集雷达信号、建立数据库以及优化数据链使用的“独门秘籍”倾囊相授。
而巴基斯坦空军则可能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数据链和情报数据库,由ZDK-03直接指挥歼-10CE发射霹雳-15后立即转入静默,导弹则由预警机持续引导,这种“打了就跑,后续我来管”的战术,让阵风战斗机连反制的机会都很难找到,防不胜防。
根据巴基斯坦空军的说法,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发生在2025年5月7日凌晨,起因是印度空军先执行了对地打击任务,巴方随即出动42架战机进行反制,而印度空军则针锋相对地紧急升空了60架战机,这还是第二波,据说之前印军已经折腾过一轮了。
巴方还透露,在主要冲突爆发前,他们的两架歼-10CE曾成功锁定四架印度阵风,后者识趣地撤离了,这本可以看作是一次警告。
然而,印度方面似乎并没有把这次警告当回事,甚至在调整了空军副参谋长人选后,依旧选择了硬碰硬,最终才有了巴方宣称的0:5的战损比,巴空军强调,他们是在印军发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执行了对地打击之后,才获得了反击许可,任务目标也从最初的“拒止”升级为“摧毁”。
这意味着,巴方对后续波次的印军飞机,下了狠手,印度空军的第二批战机,可能还天真地以为在自家领空内会相对安全,没料到会撞上巴方憋足了劲的迎头痛击。
这次空战,被巴方描绘为现代空战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次在实战中验证了全要素数字化杀伤链的威力,首次实现了预警机引导下的跨平台协同超视距打击,也首次无情地揭露了如阵风这类西方先进四代半战机,在真正的体系对抗面前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短板。
有观察家甚至指出,只要预警机性能足够逆天,再配上射程变态的超远程空空导弹,理论上四代机也能对五代机造成实实在在的威胁。
事件发生后,新德里方面据说一方面紧急加强了信息封锁,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无人机和巡飞弹对巴方发动连续空袭,想找回点面子。
但乔杜里少将在发布会上轻描淡写地表示,截至5月9日,巴方已经成功击落了77架印度无人机,显示冲突仍在以不同形式继续,印度总理莫迪对此次事件的异常沉默,在一些分析人士眼中,似乎间接为巴方的说法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这场据称规模空前的四代机之间的实战对抗,无论这场被巴方渲染得如同教科书般的空战,其细节真相究竟如何,它都已在现代空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来源:珠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