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将领宣布战果,击落巴铁“数架”军机,印媒狂欢:我们赢麻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7:47 2

摘要:印度军方对巴基斯坦境内一处空军基地实施了导弹打击,造成包括枭龙战斗机中队中队长乌斯曼·优素在内的五名巴方军人阵亡。

印军将领宣布战果,击落巴铁“数架”军机,印媒狂欢:我们赢麻了!

当印巴边境的硝烟即将散去之际,印度空军在停火协议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发动了一场颇具争议的突袭行动。

环球网报道,印度军方对巴基斯坦境内一处空军基地实施了导弹打击,造成包括枭龙战斗机中队中队长乌斯曼·优素在内的五名巴方军人阵亡。

这场被印度军方命名为"朱砂行动"的突袭,很快成为印度国内舆论狂欢的导火索。

印度空军在事后高调公布了卫星图像,声称成功摧毁巴方多个机场设施和雷达站。颇具戏剧性的是,当被问及具体战果时,印度空军中将巴蒂却表示:肯定击落了几架巴基斯坦飞机,但具体数字我不想冒险猜测。

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印军将领对于己方损失三缄其口,仅含糊其辞地表示"所有飞行员都回家了",却绝口不提这些飞行员是走着回家还是被抬着回家。

更讽刺的是,在印巴双方政府都已确认停火的情况下,印度空军将领仍坚称"战斗还在继续",仿佛只要不承认停火,就能永远活在"即将胜利"的幻想中。

印度海军在发布会中的表现堪称"无实物表演"的典范。由于印巴海军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交火,印度海军将领得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宣称自己"完全控制了海上战线",并威胁巴基斯坦海军"知道我们会做什么"。

印方的虚张声势很快就被巴基斯坦打脸了,就在印度军方召开发布会的同一天,巴基斯坦军方公布了经过修正的战报,确认空战结果为6:0的压倒性胜利,并特别说明印度空军在空战结束后就再未升空作战。

然而这些信息在印度国内舆论场几乎完全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我们赢麻了”的胜利狂欢。

印度国内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印度军队无敌"的标签,主流媒体则连篇累牍地报道军方公布的"战果"。

而且,印度民间还自发了一场"网络辟谣",大量网民自发驳斥国际媒体对印度不利的报道,积极传播经过筛选的"胜利消息"。

其实,我们能发现,印度社会的"胜利狂欢"并不是偶然现象。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为死亡士兵修建纪念碑,到2019年将被俘飞行员阿比纳丹塑造成国家英雄,印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挫折转化机制"。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将任何军事失利都包装成某种形式的胜利。

印度社会对"胜利叙事"的全盘接受,反映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在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民众对军事胜利的渴望,对大国抱负的自尊心维护,常常优先于客观事实。

所以,当现实军力与战略目标存在落差时,"宣布胜利"就成为弥合这种落差的便捷手段。

而印度政府也深谙此道,通过控制信息发布节奏、设置舆论议程等方式,引导公众情绪向有利方向转化。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精神胜利法"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一场幻梦,一个大国难道要让自己的民众一直活在“虚幻”之中吗?当一个国家习惯于用虚构的胜利来掩盖现实的失败,它还有能力直面真正的挑战吗?

印度军方对具体战果的讳莫如深,社交媒体上不辨真伪的狂欢,外交辞令中的闪烁其词,共同构成了一个自我欺骗的闭环。

在这个闭环中,真相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维持"印度必胜"的集体幻觉。

从长远来看,这种自我欺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当印度花费巨额资金采购的"阵风"战机神话,被巴基斯坦的中国制造战机打破,当高昂的军事采购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当每一次边境冲突都以"宣布胜利"草草收场。

这种"重采购轻效能"的思维定式,使得印度军队陷入了对俄西方装备的依赖循环,却始终无法建立起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而印度的大国梦想也难以真正实现。

一个真正自信的大国,首先需要的是直面真相的勇气,而不是沉溺于自我安慰的幻想。

当前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通过巴基斯坦这个"试验场"得到了实战验证,而印度传统依赖的俄制武器系统则日益暴露出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选择用"精神胜利法"来掩饰战略失衡,无异于饮鸩止渴。地区格局的重塑需要基于现实的战略调整,而不是自欺欺人的叙事技巧。

来源:薛小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