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时节,晋南大地麦浪随风涌动。眼下,在我市432.77亩小麦进入扬花灌浆的关键期,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农技深度融合的“护粮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无人机群穿梭云端,智能灌溉润泽沃土,农技专家驻守田埂,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防护网”,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石。
立夏时节,晋南大地麦浪随风涌动。眼下,在我市432.77亩小麦进入扬花灌浆的关键期,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农技深度融合的“护粮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无人机群穿梭云端,智能灌溉润泽沃土,农技专家驻守田埂,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防护网”,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石。
▲农技专家诊断麦田
在盐湖区解州镇连片麦田上空,30余架植保无人机组成的作业编队正展开立体化作业。伴随着旋翼的轰鸣声,雾化药液精准洒向麦穗。“以前800亩地要30个人忙两天,现在两架T70无人机3小时就能完成!”种粮大户董会龙兴奋地说。
▲植保无人机开展立体化作业
数据显示,
盐湖区已投入300余台智能无人机,借助省级监管平台实现作业轨迹全程追溯,既保障每亩18元的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精准落地,更让农药利用率提升40%,病虫害防治窗口期缩短70%。
面对贯穿小麦拔节期的持续旱情,闻喜县“吨半粮”示范基地上演着“滴水润穗”的科技图景。种植户史小利轻点手机,上百亩滴灌管网随即启动,水流顺着根系精准输送。“相比传统漫灌节水50%,还能同步追施水溶肥。”在闻喜县桐城镇,粮农陈峰说。而在旱作区,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大显身手,沟播麦田保水能力较平播地提升1倍,旱地小麦亩均增产超10%
“这片麦田要重点防治赤霉病,药肥配比要适当调整。”在夏县胡张乡麦田,农技专家杨营业带着“为农小分队”逐块诊断。现场,植保专家化身“麦田医生”,通过建立墒情、苗情、病情动态监测系统,针对各家农田制订“一田一策”。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还通过“云端课堂+田间示范”,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的科学配比制成“傻瓜式”方案,确保农户“照单抓药”不出错。
风吹麦浪香,科技助丰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夏粮生产周期,我市各地全面构建起了“天上飞防+地面灌溉”的立体防护体系。目前全市已完成“一喷三防”作业300万亩,预计5月中旬实现全覆盖。
不难看出,2025年的夏粮生产阶段,运城正以“藏粮于技”的创新实践,谱写新时代的“丰收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