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18岁的小光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原本以他的成绩考上好大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高三这一年,父母开始为了离婚争吵不休,甚至好几几次把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他身上。白天小光只能装作没事人似的照常上课吃饭,和同学聊天,到家后他便立马缩进自己的小房间,窝在书桌前复习
2016年,18岁的小光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原本以他的成绩考上好大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高三这一年,父母开始为了离婚争吵不休,甚至好几几次把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他身上。白天小光只能装作没事人似的照常上课吃饭,和同学聊天,到家后他便立马缩进自己的小房间,窝在书桌前复习,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痛苦的循环中,客厅里父母的叫骂声也像是一根根不断压在他背上的稻草,似乎下一秒就能将小光压垮。
9月19号早晨,小光眼前摊着英语单词本,他几乎是逐字阅读,却一个字母都记不进去。小光像是不死心,依旧紧盯着书本,虽然神色没有太大起伏,但他心里早就焦急万分,小光的手心湿漉漉的,指尖不停搓动书页边角,呼吸也变得又浅又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光颤抖着拿起笔,他低下头,强迫自己写笔记,但手一动,整页纸都抖出了褶皱。同桌投来关切的目光,小光只能去用冷水洗了把脸冷静后,便再次回到了教室,虽然注意力还是有些涣散,但至少身体不会再控制不住地发抖了。
一周后,正是这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卷刚递到小光面前,他就感觉肚子一阵紧绷。他吸了口气,试图忽略那种莫名其妙的绞痛,可痛感却越来越明显,从腹部慢慢蔓延到背后。小光皱紧眉头,左手下意识地按着腹部,握笔的右手却已经冒了汗,他咬牙强撑着不去管那阵痛感,可坐姿越僵硬,腹部越紧,像被什么坚硬的物体顶住,越发坐立不安。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其他同学一张卷子都已经写完一大半,小光却因为腹部的疼痛还在第一页徘徊,他再也忍不住,立马举手向老师示意要去厕所。得到批准后,小光立即起身走向卫生间,小步却快速地踱步向卫生间,进了隔间,他立刻弯下腰,死死按住腹部,腹胀、绞痛、恶心一股脑地涌上来,冷汗一股股地往外冒,很快就打湿了他的后背。
他在里面蹲了十多分钟,监考老师见他久久没回教室便追到了厕所,一进门就看见了脸色惨白,眼神发直的小光蹲坐在地板上,甚至都没力气回应老师的呼喊,老师见状也意识到大事不妙,立即叫来了校医和他家属,并拨打了120。
小光的肠道超声并不存在结构性病变,却在高压应激测试中发现其胃肠道蠕动异常,容易出现应激性腹痛。医生解释,这种腹痛不是由生理疾病引起,而是长期精神压力引发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表现为考试时腹绞痛、频繁如厕、恶心等。随后医生便为他进行了GAD-7焦虑量表进行筛查,小光得分为17分,属于中重度焦虑水平,加上小光已经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他被进一步确认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看着小光的父母一脸疑惑的模样,医生也对小光所患的焦虑症做出了解释,该病的核心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过度担忧和紧张感。很多家长容易误以为孩子只是“想太多”或“心理素质差”,但实际上,长期的焦虑状态会扰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学习效率,削弱免疫力,甚至诱发抑郁或应激性胃肠综合征。如果不加以干预,焦虑可能迁延成慢性问题,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感都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基础。
医生表示,针对小光这样的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家庭环境的调整和日常干预非常关键,首先家人要避免频繁争吵,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情绪氛围,这是最基本的支持。这番话听得小光的父母面红耳赤,两个成年人的争吵竟然波及到了无辜的孩子,两人都深深叹了口气。
回到家,父母不再争吵,餐桌上也不再是沉默和火药味,而是清淡可口的饭菜和偶尔的轻声问候。母亲开始陪他做深呼吸练习,父亲会在晚饭后陪他慢跑几圈,起初小光很别扭,但慢慢发现,自己头脑里那股绷紧的弦似乎松了一点,胃也不像从前那样随时绞痛。医生建议的心理咨询和放松训练,他们一家三口也开始按计划执行。
同时小光一直在按时用药、规律作息,曾经逼自己不断熬夜的小光,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就能躺下睡觉。虽然仍有偶尔焦虑,但他学会了用呼吸和写日记的方式调节情绪,而这一切的改变,父母也在慢慢学着陪他走下去,家,不再只是压抑的地方了,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但意外却总是来得突然。
11月第一个周末,小光坐在书桌前准备刷题,但他呆坐在书桌前,盯着数学卷子足足五分钟却一句题干都没看进去。小光的双手交握在一起,指节发白,下意识地开始搓手。眉头越锁越紧,眼神空洞地扫过题目,视线模糊得像被罩了层雾。小光微微张嘴,想通过调整呼吸来改变自己身体上的不适,但呼吸一快,心跳就像失控的鼓点在胸腔里乱撞。
“腾”的一声,小光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又立即坐下,像是在逼迫自己冷静,但他的眼神却依旧控制不住地飘散着。他突然低下头,两手抱住脑袋,指甲死死抠着头皮,整个人缩成一团,脑子里像有无数道声音在吵闹,思绪一团乱麻,小光再也忍受不了,大声尖叫起来。母亲听闻立马冲了进来,她费力将小光的手从他的脑袋上移开,这才发现指甲缝里全是头皮碎屑和血迹的混合物,母亲心中一惊,赶紧叫来丈夫,抱着小光就往医院赶。
接诊医生通过复评发现,他的GAD-7评分升高至20分,属于重度焦虑水平,远高于首次诊断时的中重度范围。进一步进行心理量表评估与精神状态检查,发现小光的应激耐受性下降,情绪调节功能减弱,出现短暂性情绪失控的表现,这说明小光焦虑症的情况再次出现了进展。
医生的话像是一把刃剑刺进小光母亲的心里。她失了神地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都怪我不好,没有照顾好孩子......”她花了一天时间去接受这一切的结果,泪水早已经打湿这位母亲的脸庞,过了许久她像是做出了什么深思熟虑一般擦干了眼泪带着小光回到了家。
母亲毫不犹豫为小光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比起成绩,儿子的生命健康更重要。随后收拾起行李来,带他四处问药的同时游历了祖国的山水,试图用陪伴式旅游的方式让儿子感受到温暖和放松。全国各地哪里有心理专家的讲座,母亲便会毫不犹豫提前做好攻略笔记赶去,认真听讲后自己理解并且用在儿子身上。经过半年的坚持她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方案,每天监督小光严格执行。
2018年5月4日,小光再次来到医院复查,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愣了好几秒,满脸不敢置信。他握住小光母亲的手激动地说到:“你做到了,你居然做到!在临床上重度抑郁患者通常需要更长期的在院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并且也会存在极大概率难以恢复。可小光一切指标竟然全部恢复到了几近正常值,简直是奇迹!”
医生激动的声音吸引了就诊室其他患者及其家属,大家纷纷涌来七嘴八舌的向母子俩询问:“我孩子治了四五年还不见好转,你们用的什么办法呀”“你们怎么做到的呀,能不能传授传授呀”
小光的母亲看着眼前焦虑的人们满是理解,眼眶里的泪水也在打转,她抹了一把脸后随即自信且温和地说道,“其实焦虑症并不难治,这半年来,我一直让小光坚持做了两件事情,不需要住院也不需要靠药物,没有花钱,就看见了好转。只要坚持下去用对方法,每个人都能看见效果的!”
生活中有哪些方法能改善焦虑症?
1.深呼吸与放松训练
焦虑症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和“警觉”状态,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等身体反应。而深呼吸练习,尤其是腹式呼吸,可以直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起到“刹车”作用,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它能降低心率、平稳呼吸、减少肌肉张力,从而缓解焦虑带来的生理症状。
小光在焦虑发作时常出现心跳快、出汗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医生建议他每天进行10分钟的呼吸放松练习。几周后,小光在考试前的紧张感有所减轻,说明规律训练确实能帮助身体打破焦虑循环。
2.定期表达情绪
小光在高三期间因父母闹离婚选择沉默,把所有情绪压在心里,时间一长就出现了焦虑症的表现。后来在心理咨询师建议下,他开始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压力和感受,渐渐发现内心变得没那么紧绷。
情绪表达本质上是让大脑有机会“处理”和“转化”压力事件,是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部分。研究发现,说出自己的感受能激活大脑前额叶区域,这部分负责理性思考和情绪整合,有助于降低大脑边缘系统中与恐惧、焦虑相关的过度活动。
资料来源
[1]孙舒寒,王延梅,岳二丽.儿童错颌畸形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5,52(02):539-542.DOI:10.13479/j.cnki.jip.2025.02.044.
[2]朱文娟,徐瑞宁,杨颖,等.焦虑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联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54(02):217-222+227.
[3]黄宝玲,胡毅龙,杨晶莹,等.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焦虑症动物模型分析[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1[2025-05-12].https://doi.org/10.13422/j.cnki.syfjx.20250603.
(《河南一高中男生患焦虑症,半年后焦虑消失,原来是这2件事做对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杨Dr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