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的起因是有博主通过实验发现,用鼓风机对着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盖猛吹,但放在开孔上的纸巾纹丝不动。此外,有车主拆解前机盖发现,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并没有链接刹车通风系统。
近日,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在网络上发布“要求退车”的视频引发网友对小米SU7 Ultra开孔机盖设计的争议。
事情的起因是有博主通过实验发现,用鼓风机对着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盖猛吹,但放在开孔上的纸巾纹丝不动。此外,有车主拆解前机盖发现,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并没有链接刹车通风系统。
对此,小米汽车于5月7日晚在微博回复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对用户深表歉意,且提供了限时改配服务和赠送2万积分等解决方案。
据小米创始人雷军5月1日的微博信息显示,“4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8000台。小米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已陆续交付。”
不过,小米汽车的官方回复和补偿措施,并未得到部分下定用户和已提车用户的认同。据懂车帝信息,已有定车用户成立了“挖孔SU7退订维权群”。
“即使2万元不要了,也不会提车,我宁愿他当时就简单的说,这就是个装饰件,为这个外观买单也很正常,现在的问题是觉得被欺骗了,被不尊重了。”有已经交了2万定金的用户说。
针对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的争议还在继续,核心要清楚两个关键点:一是小米SU7 Ultra的前舱盖是否需要“挖孔”设计?二是当初小米汽车对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描述是否涉及虚假宣传?
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在最早的量产计划中,SU7 Ultra量产版已具备足够的综合性能去冲击国内专业赛道和纽北,没有计划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2024年10月29日SU7 Ultra原型车纽北成绩发布后,原型车的实力和外造型获得巨大反响。经充分调研和评估工程可行性后,决定响应用户需求,复刻原型车同造型挖孔前舱盖设计,给用户更多造型选择。
把小米汽车回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SU7 Ultra量产版可以不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后来增加了这个选项是应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更多造型选择。
在这里先做个科普,从技术必要性角度分析,小米SU7 Ultra是否需要“挖孔”前盖?
从工程学原理分析,前舱盖开孔设计本质上是燃油动力系统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燃油赛车中,内燃机在高负荷运行时会产生显著的热负荷,需要依靠综合冷却系统(水冷、风冷等方式)进行有效散热。
开孔式前舱盖通过优化气流通道,增大迎风面积并提升空气流通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散热器的换热能力,并产生一定的下压力,让车的前轴抓地力更强,操稳更强。
例如,保时捷911 GT3 RS和法拉利488 Pista的前舱盖上都采用了功能性开孔设计,用于优化气流、提升散热效率。
有汽车工程师表示,小米SU7 Ultra前舱盖下面是一个V6s的电机,通常来说,有功率强大的能量回收系统,并不需要额外的散热。
此外,雷军曾在微博中解答用户“刹车片烧红了,会影响刹车性能吗?”的问题时说,小米SU7 Ultra标配超大尺寸的碳陶瓷制动盘,工作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180~0km/h制动测试可连续进行10次不衰减,可以满足高强度赛道驾驶。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小米汽车APP早期的配置列表中,SU7 Ultra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描述主要集中于“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以及外观层面的“独特魅力上”,而未对散热能力或下压力的具体提升做出明确承诺。
据编辑观察,目前小米汽车APP中针对小米SU7 Ultra的选配信息已经更新,对价格42000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介绍由“新增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等,改为“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前舱盖设计风格复刻”等信息。
目前,网友对小米SU7 Ultra开孔机盖的争议点还体现在,其前期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描述是否涉及虚假宣传上。
事实上,在小米SU7 Ultra正式发布之前,雷军曾在直播中对用户是否要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给过建议。“我真的不主张大家买(“开孔版”),我选的就没要。我觉得可能是大家情绪上头了。”
从制作工艺和规模化效应看,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不仅增加车企造车成本,还会推迟小米SU7 Ultra的交付周期。
在制作工艺和成本方面,小米汽车官方回复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采用了行业领先的热压罐工艺制作,和很多超跑车型工艺相同。不仅需要6小时高标准工艺的人工铺贴,还需要6小时的热压罐保压成型。目前原厂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一套模具一天仅可生产一个合格产品,外观质量、工艺和原材料成本都远超第三方仿制改装件。
在交付周期上,小米汽车官方回复称,在小米SU7 Ultra上市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选配量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根据最新的工厂备料和生产计划重新计算了新的预估交付周期。
但小米公司一直以“听劝”著称,雷军曾在直播中强调,“用户的声音是小米的第一驱动力”,其评论区一度成为网友们的“许愿池”。即使知晓增加双风道前舱盖会增加边际成本和延长交付周期,但为了坚持“用户导向”理念,小米汽车最终还是增加这一选项。
事实上,在汽车行业中,为汽车增加装饰性运动套件的现象普遍存在。期间,明确标注“外观升级”属性、避免功能性误导是关键。
雷军曾在微博中表示,“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这就容易让部分用户产生误解,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舱盖不仅是装饰,还可以从前保险杠引流,并将冷空气引导至刹车系统,为刹车散热。
雷军“不主张选装”却给用户增加开孔前舱盖的选项,或揭示了小米汽车在“用户导向”与“工程逻辑”之间的矛盾:在汽车行业中,用户投票无法改写物理定律,但足以重塑商业策略的优先级。
来源:城市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