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湿疹药膏敢定价980元,这家创新药企的野心藏不住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8:41 1

摘要:近日,一款名叫“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的治疗湿疹的药膏,亮相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年会,在医药圈掀起不小波澜。

近日,一款名叫“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的治疗湿疹的药膏,亮相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年会,在医药圈掀起不小波澜。

不同于市场上几十元的激素药膏,或动辄数万元的进口生物制剂,泽立美以中位价切入,定价980元——为大量轻中度患者提供了一种“既不怕副作用,也不被价格劝退”的新选择。

表面上看,这是一款面向湿疹的新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药企在创新定价、靶点布局与全球竞争中的三重野心。

1

一个7000万人市场里的“三明治困局”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超过7000万湿疹患者,其中轻中度患者占据绝大多数,然而治疗手段却长期滞后,呈现出典型的“价格三明治结构”:

最底层是30-50元的激素药膏,疗效快,但副作用多;

中层是数百元的免疫抑制剂,依从性差、用药不便;

顶层则是价格高达每年6万元的进口生物制剂。

这导致大量患者陷入“两难”:用便宜药怕伤皮肤,好药又负担不起。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据2023年一项患者调研显示,约65%轻中度湿疹患者长期依赖激素药膏(月均支出50元),但42%患者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其次有依从性问题,传统激素药膏需每日涂抹2-3次,实际规范用药率不足30%,容易复发。

尤其在儿童群体中,治疗困境更为突出。

“当5岁孩子的父母焦急地到处求药时,你就会明白创新药物意义何在。”作为泽立美临床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2岁至17岁湿疹患者长期面临“无好药可用”的困境:传统激素类药物副作用明显,家长谈激素色变,而现有非激素药物又难以满足治疗需求。

张建中教授将泽立美乳膏的临床价值归纳为三点:“第一,填补2岁以上儿童非激素外用治疗的空白;第二,1天快速缓解瘙痒,临床数据显示儿童组EASI75应答率高达83.9%;第三,局部给药、无系统暴露的特性能长期安全使用。这一数据在近日召开2025年美国皮肤研究科学会年会上获得特别关注。”张教授强调,“AhR靶点是新药研发的一面旗帜。”

2

一款“打破价格天花板”的药,靠什么撑起980元?

在大众视角下,980元一支的乳膏也并不“亲民”。但在产业端,泽立美的定价建立在三重基础之上。

首先是临床价值,即解决了儿童用药“卡脖子”难题。

其次是技术领先,实现了全周期成本优化。

据悉,泽立美是全球首款AhR靶向外用药。其创新机制通过精准调节免疫致病信号,同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避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系统副作用。据中国药促会测算,其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38%。

这意味着,原本只有富裕人群才能负担的药效,如今正通过技术创新走向“技术平权”。

而且针对2岁以上儿童患者的非激素治疗空白,泽立美解决了“无好药可用”痛点,需求刚性支撑价格。

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泽立美展现出与国际一线药物媲美的疗效:儿童组EASI75应答率高达83.9%,7天内瘙痒缓解率超60%,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足1%,这些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几万元的生物制剂同类国际药物水平。

第三层支撑力,来自专利构建的“技术高墙”。

泽立美由上海本土药企上海泽德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公司董事长陈庚辉博士深耕AhR领域30年,带领团队投入逾3.5亿元完成泽立美的研发,并斩获12项国际专利。

按创新药典型的10年市场独占期测算,泽立美至少需要年销35万支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从这一点看,难度不可不小,但是陈庚辉对此并不担心,因为AhR不是一个孤立的靶点,而是一条技术路线。言外之意,其目标远不止一款乳膏。

陈庚辉表示,目前泽德曼正在布局多个AhR相关适应症,包括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等。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适应症的拓展,AhR靶点技术平台的商业价值将进一步释放。

其中,泽德曼针对白癜风和斑秃的AhR调节剂即将进行关键性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AhR靶点非激素斑秃外用药物。未来甚至在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实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这条技术路线不仅构成泽德曼“护城河”,也促使公司更具想象力。在投资人眼中,这不仅是对一款药的估值,更是对一整套“免疫调节技术矩阵”的押注。

3

结语

在2024年完成的A+轮融资中,泽德曼估值较pre-A轮翻涨3倍,这一飞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技术平台型公司”的重新定价。

“投资方看重的不仅是单个产品,更是我们在AhR靶点上构建的完整技术矩阵和研发管线。”陈庚辉表示。

相比动辄上千美元的美版定价,泽立美的定价被业内视为中国创新药企在探索“价值定价”(value-based pricing)模式的代表案例。

在JP摩根健康大会上,有专家评论称:“中国药企的定价正在从‘能卖多少’向‘该值多少’过渡。”

从这一点看,“980元”不只是价格,更是中国创新药定价逻辑的一次进化尝试。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