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出手了!人民网定调胖都来碰瓷,创始人亡羊补牢,恐为时已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8:51 1

摘要:浙江“胖都来”商场开业十多天,就因为碰瓷“胖东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文|南风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浙江“胖都来”商场开业十多天,就因为碰瓷“胖东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10日,胖都来的官方账号喜提“封禁一个月”处理。

新华社等官媒也接连发声,痛批这股歪风,抵制商业碰瓷现象。

这场由名字引发的风波,已经从商标纠纷升级为一场关于商业诚信的全民讨论。

胖都来究竟真的是“无心撞名”还是“蓄意蹭流量”?

他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

“胖都来”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

这家位于浙江的商业综合体,五一期间突然就把名字从“乐淘城”改成了“胖都来”。

别说顾客一脸懵,就连里边的商户都不知道怎么个情况。

开业那天场面倒是相当宏大,商场门口的大屏幕上轮番播放着各路明星发来的视频贺电。

商场的墙上也密密麻麻排满了明星们送来的祝贺条幅。

甚至知名影星还顶着个大太阳在舞台上为“胖都来”超市进行宣传。

然而“胖都来”最先收到的不是营业额财报,而是胖东来发来的一纸律师函。

毕竟“胖都来”的名字跟胖东来实在是太像了,说不是在碰瓷蹭流量那也得有人信才行。

树倒猢狲散,“胖都来”门口的条幅一个不剩全都被撤走,明星们迅速跟“胖都来”做出切割,祝福视频也被尽数删除。

不过也都为时已晚,出现在商场屏幕上的明星一个个都被记了下来,轮番接受网友们的“问候”。

干嘛非要这么激烈?不就是撞了个名字吗?不至于吧?

其实最主要还是大家感觉自己被骗了,自己心中的“白月光”被玷污了才会这么气愤。

要知道胖东来超市不管是对外的服务上,还是对内的福利上,都是业内顶级水准。

不少顾客愿意开车几百公里就为了到胖东来买一次东西,甚至有不少人以能够在胖东来上班为荣。

只可惜胖东来只在河南少部分地区才有店铺,所以更多人的状态是知道这家商城却没有办法体验。

现在浙江突然冒出来一个“胖都来”,不管是写法还是读音都跟胖东来太过相似,就导致很多人以为胖东来终于愿意开始扩张了。

结果到“胖都来”逛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完全就是被骗了。

胖都来内部部分地区

商品倒是没有发现盗版的,路边全都是套圈的,楼里的很多店铺也都是关门的,开着的也多是老店铺,还有些地方堆放着不少废品。

胖东来级别的服务没有,胖东来级别的环境也没有,这种心情的大起大落之后,可不是有一股子怨气嘛!

胖都来内部部分地区

事情发酵以后,“胖都来”的老板都建明也出来解释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碰瓷胖东来。

取这个名字只是因为自己比较胖,而且还姓“都”,所以就叫“胖都来”了。

本来是想叫“淘都来”的,但听起来太像“逃都来”,所以才定成“胖都来”。

听着挺有道理的,但楼下的“叶波大润发”跟大润发有什么关系?里边的“新天地购物中心”又跟上海的新天地有什么关系?

被喷怕了的“三德子”赵亮也出来解释,说自己没有收“胖都来”的一分钱

他是接受了朋友的邀请才录制的那条祝福视频,他以为那就是胖东来的兄弟企业,所以还特意说了一段河南话。

这解释乍一听还挺像那么回事,也有部分人确实相信了。

毕竟演员马仑录制的视频中,说的“胖都来”听着完全就是“胖东来”,也没人纠正一下。

所以说这家企业欺骗明星为其站台也完全有可能。

但后来网友们发现,赵亮旗下卖的鸡肉产品也有问题。

包装袋上明晃晃印着“德子土鸡”四个大字,但深扒之下才发现商标名字叫“德子土”,产品也是“碰瓷”的。

三德子赵亮立刻解释说“土鸡只是民间叫法,我养的鸡都是货真价实的”,但他的直播间还是被封禁了5天时间,销量也大幅下滑。

都建明看到大家连为其站台的明星都不放过,就有一点慌了。

但这还没完,抖音官方在5月10号这天直接把“胖都来”的官方账号给封了一个月。

除此之外,还有央媒官号的轮番批评,终于让都建明承受不住压力,决定“认错”了。

新华社报

当然并不是承认自己“抄袭”了,他只是打算对商城再次改名,于是向网友征集意见。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网友很显然并不买账,说干脆换成“淘宝来”或者“阿里来”,看看会有什么后果。

这也不能怪别人,商业信任是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信任一旦崩塌了,再多的补救看起来都像是在演戏。

等待他的只剩下法律的审判。

其实这种碰瓷手法早就出现过,而且大多数人也早就见过了。

模仿雪碧的“雷碧”,模仿奥利奥饼干的“粤利粤”,还有“康帅博”、“营养直线”“克比克”……

这种看起来十分搞笑的模仿,其实消耗的是正版产品的商业信任度。

想象一下,花了同样的钱买回去的东西吃起来竟然一嘴的渣,那必然会“恨屋及乌”,连带着对原版一并讨厌起来。

谁逛街的时候还愿意花心思去验证是不是正品?不想买到假货的最好方式,那就是连正品一起放弃。

说白了就是商家不愿意费神经营品牌,而选择直接碰瓷抄袭一些高知名度的品牌,以求获得短期内的巨大利益。

这种看似“精明”的行为,实则是在破坏整个市场的规则。

毕竟抄袭得来的利益,投入产出比实在高得不正常。

就会导致那些长期用心经营的企业失去动力,甚至相当一部分人会逐渐转向投机取巧的行列,最终实现“劣币驱逐良币”

而消费者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丧失消费的动力,导致优秀企业的商品也无人问津,最终整个市场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这样的市场,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不过没人会让这一幕发生的,“茶颜观色”公司败诉赔款,“雷碧”也再没出现在货架上。

所以其实从一开始,“胖都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结语

“胖都来”的闹剧,终将以法律和市场的双重审判收场。

然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官媒的集体发声,或许标志着商业碰瓷行为将迎来一次沉重打击。

未来的老板们若还是想着靠“蹭名字”“抄logo”博出位,恐怕要先掂量下能否承受住法律的铁拳和舆论的反噬了。

部分参考资料:

对商业碰瓷现象,要坚决说“不”——新华社

演员“三德子”赵亮:为“胖都来”录视频没收钱,以为和胖东来是一家!质疑我们养的鸡很冤枉——东南早报

“胖东来”维权“胖都来”,商业名称能否“蹭信任”?——红网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