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捞钱还骂中国人?李凯馨狡辩无果,她干爹也加入战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8:59 1

摘要:2025年5月,娱乐圈的风云突变,曾经被誉为“灵气少女”的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因一段疑似辱华的录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5年5月,娱乐圈的风云突变,曾经被誉为“灵气少女”的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因一段疑似辱华的录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录音中,女声冷嘲热讽,称“中国人傻X”“来华只为捞钱”,言辞之尖锐令人瞠目。

这位曾凭借清新形象和扎实演技俘获无数观众心的“00后演技天花板”,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谷底。

官媒点名、代言解约、作品下架接踵而至,李凯馨的昔日光环化为乌有。

尽管李凯馨连连否认,声称录音非本人所为,自己是热爱中国的,但愤怒的网友却不买账。

用一张没盖红章的声明就想撇清关系?在没拿出实质性证据,比如声纹鉴定报告之前,李凯馨根本不足以平息众怒。

在娱乐圈这个光怪陆离的舞台上,李凯馨的出现曾如一缕清风,带着青春的朝气和灵动的才华,迅速成为观众心中的“初恋女神”。

李凯馨原名俞凯馨,1999年出生于中国,父亲是新加坡演员宏荣,母亲是新加坡知名主持人权怡凤。

命运的转折在李凯馨9岁时悄然降临,父母离异,李凯馨随母亲移居新加坡,与父亲彻底断了联系。

童年的颠沛流离并未磨灭李凯馨的光芒,14岁时,她在生日宴会上郑重跪拜新加坡富商李荣达,认其为义父,并改姓“李”。

这一举动既是情感寄托,也为李凯馨日后的演艺之路埋下伏笔。

16岁的李凯馨带着对表演的热爱重返中国,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外籍第一的耀眼成绩出道,最终选择北电作为自己的学校。

一开始李凯馨被导演许鞍华选中,在2015年苹果投放在中国的新春广告里出镜。

李凯馨清新甜美的风格引起了圈内导演的注意,很快就有剧本资源找上门来。

她的首部作品《海上牧云记》中,少女苏语凝的灵动形象令人惊艳,网友盛赞李凯馨“五官立体,气质出众,仿佛从古画中走来”。

随后,李凯馨主演的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票房破亿,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旷世虐恋赚足观众眼泪。

央视纪录片曾将李凯馨作为新生代演员的代表收录,评价她前途无量,对她寄予厚望。

从籍籍无名到星光熠熠,李凯馨用才华铺就了一条坦途。

然而,谁能想到,这条星途在2025年5月骤然转向,舆论的惊涛骇浪将李凯馨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一切,仅仅源于一段录音。

2025年5月初,一段长达6分钟的录音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录音中,一名女生用轻蔑的语气嘲讽中国人,甚至直言“来华只为捞钱”,言辞之恶劣让听到的中国人无不气愤。

爆料者自称是李凯馨的前助理,言之凿凿地指出录音的主人正是李凯馨本人。

消息一出,#李凯馨辱华#的标签迅速冲上热搜,网友怒斥其“吃着中国的饭,却砸着中国的锅”。

短短48小时内,李凯馨的演艺事业遭遇断崖式崩塌。

她主演的待播剧《赴山海》被官媒除名,合作方宣布与她解约,央视纪录片紧急下架李凯馨的镜头,连曾经提到过李凯馨的博文都重新编辑把她删掉。

一时间,昔日的初恋女神成了众矢之的。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李凯馨迅速通过工作室发布声明,情绪激动地表示:“当我听到那段录音时非常震惊,我绝对没有说过那些话!”

李凯馨强调自己“深爱中国”,并为占用公共资源致歉,但声明中却未提及报警或启动司法鉴定的具体行动。

这一回应非但未能平息风波,反而引发更多质疑。

网友纷纷指出,李凯馨的声明避重就轻,既没有正面回应录音的来源,也没有拿出实质证据自证清白。

更有评论犀利地写道:“如果录音是假的,为何不第一时间报警?强调‘热爱中国’就能洗白吗?”

与此同时,外网也开始关注此事,有外国网友直言:“不喜欢那个国家,为什么还要在那里工作?”

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际,李凯馨的每一次发声似乎都在为争议火上浇油。

更尴尬的是,李凯馨的待播剧本就被粉丝扒出,作为女二的她,戏份居然比女一还多。

本来李凯馨的粉丝们还纷纷在为她争辩,想尽理由开脱,录音一出,大粉们也都明事理的宣布脱粉,毕竟在涉及到国家的言论上,国家永远比明星更重要。

李凯馨这边火烧眉毛,她的干爹也发了一条视频,虽然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但仍不拿看出他对李凯馨妈妈的为人十分不满。

他一边指责李凯馨和妈妈忘恩负义,一边又希望大家原谅李凯馨,把这件事的水搅得更混。

其实在李凯馨身上,这种争议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之前她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发布韩国新年快乐的时候,就被质疑过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不足。

此次录音更是让李凯馨“双面人”的嫌疑被摆在了大众面前。

其实李凯馨的遭遇并非娱乐圈的首次风波,类似的“辱华”争议早已屡见不鲜。

回顾过往,一些艺人因不当言行付出了惨痛代价,已经成为前车之鉴。

当年某韩国明星因在社交媒体发布不当言论,引发中国网友强烈抵制,作品也被全面下架。

就算事后有说法,为这个明星开脱,她本人不是那个意思,是翻译有误,也没能拯救她在中国的口碑。

不仅艺人如此,品牌也难逃责罚。

某欧美品牌曾因一则涉嫌歧视华人的广告被官媒点名,引发全民抵制,最终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这些案例无一不说明一个事实,在中国市场,任何形式的“辱华”言行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艺人需以德为先,任何失德行为都将被市场和观众抛弃”,这些声音不仅是对李凯馨本人的警告,更是对整个娱乐圈的警醒。

作为公众人物,享受了这个身份带来的巨大知名度和经济利益,就要做好相应的榜样。

艺人的一言一行都被置于放大镜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吃饭砸锅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李凯馨从“灵气少女”到争议中心的跌宕经历,宛如一出悲喜交织的大戏,让人唏嘘不已。

这场风波的背后,不仅是公众对艺人言行的严苛审视,更折射出社会对“德艺双馨”的深切期待。

录音的真伪或许仍需时间验证,但李凯馨的应对方式无疑让信任的裂痕越发扩大。

李凯馨的前路如何,能否通过司法鉴定、公开道歉或其他方式自证清白,仍是未知数。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为所有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言行需谨慎,国家底线不可逾。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李凯馨

新浪图片——组图:李凯馨北影录取心情好 复古大片名门淑女来袭

微博——李凯馨工作室
微博——Addylee新加坡

来源:五号探秘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