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为苗教授发声,狠批戏曲饭圈,谁为姜昆王珮瑜申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9:05 1

摘要:陈丽君的部分狂热粉丝竟将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对其展开大规模网络暴力,彻底改变了事件性质。这场原本普通的学术纠偏,骤然升级为戏曲饭圈文化的负面典型。

2025年5月,越剧演员陈丽君恐怕没料到,自己会突然置身于舆论的“两极漩涡”之中。

铺天盖地的赞誉与尖锐的批评同时向她涌来——一边是媒体争相报道她的成就,另一边则是针对她的争议不断发酵。

这场风波的起因,源自她在央视访谈中的一句口误:她误称贾宝玉是““长子长孙””,却忽略了《红楼梦》中真正的继承顺序。

对此,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专门做出澄清:

在《红楼梦》的设定里,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支。按照古代宗法制度,真正的“长子长孙”应是宁国府的贾珍。

即便单论荣国府,贾琏的身份也更符合这一称谓。即便聚焦到贾政这一房,贾宝玉也并非长子。

事件持续发酵后,陈丽君主动公开致歉,这本该让这场文化常识的小插曲画上句号——毕竟演艺人士口误并不罕见。

陈丽君的部分狂热粉丝竟将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对其展开大规模网络暴力,彻底改变了事件性质。这场原本普通的学术纠偏,骤然升级为戏曲饭圈文化的负面典型。

苗怀明教授不堪其扰,不仅遭遇持续数日的恶意骚扰电话,更在社交平台遭到围攻。

这位学者无奈发出三重诘问:“第一,陈丽君是否存在事实错误?第二,学术纠偏是否具有正当性?第三,当事人既已道歉,那些持续辱骂、骚扰学者的粉丝群体,是否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苗怀明教授特别提到,有人甚至专门撰文《陈丽君对宝玉的解读无误》为其辩解。

“从文章评论区可以看出,多数读者还是清醒的。”他犀利指出,“这种强行洗白的行为不仅暴露了知识缺陷,更形成了一种反向捧杀。原本只是个小误会,读错书可以重读,说错话改正就好,何必大费周章地扭曲事实?更不该发动网络暴力。这种缺乏基本判断力、不讲逻辑、颠倒是非的粉丝行为,实在令人扼腕。”

“这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苗教授强调,“为何会发酵至此?作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纠正常识性错误是我的天职。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这是学术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近期,多家权威媒体纷纷聚焦戏曲界异常现象——陈丽君粉丝群体引发的“饭圈化”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批评的矛头并非指向演员本人,而是直指戏曲圈愈演愈烈的非理性追星文化。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回望2024至2025年,舆论场先后揭露出体育圈与戏曲圈的饭圈乱象,这种行业弊病接连被主流媒体曝光,实则反映了社会监督机制的良性觉醒。当非理性追星文化从娱乐产业蔓延至体育、传统文化领域,其危害性已引发全社会警觉。

作为长期关注曲艺发展的观察者,必须指出两位更早的受害者——相声大师姜昆与京剧名家王珮瑜。他们遭遇的网络暴力与不公对待,其严重程度远超苗怀明教授事件,这些案例更应成为反思饭圈文化危害的典型样本。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某些粉丝群体的极端行为更是令人瞠目。陈丽君的狂热支持者对苗怀明教授发起的围攻,完全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难道通过攻击一位学者,就能证明陈丽君的观点正确?就能强行认定贾宝玉是贾府的长子长孙?这种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类似的情况在2025年3月再次上演。京剧名家王珮瑜遭到郭德纲粉丝的集体围攻,原因竟是她公开呼吁国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这些粉丝一边吹捧郭德纲,一边对王珮瑜进行恶意攻击,甚至故意曲解她的原意,断章取义地截取她的发言来制造对立。

事实上,王珮瑜的言论并非个人观点,而是她在人民网的专访中提出的正式建议。

她表示,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政策、投入更多资源,推动京剧、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与普及,让更多人从认知走向热爱,最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本是一项建设性提议,却遭到无端歪曲,实在令人遗憾。

只要具备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人,都能明白王珮瑜这番话的真实含义——她是在呼吁国家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这个建议有什么问题?难道错了吗?

仔细分析就能发现:第一,她并非要求国家给她个人拨款;第二,也不是为所在院团争取特殊补贴;第三,更没有要求只扶持京剧行业。

她的核心诉求很明确——聚焦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建议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极具前瞻性和必要性。

当前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现状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年轻人不仅没能接触到正统文化精髓,反而被一些低俗内容带偏了方向。

某些校园演出中,学生表演的所谓“相声”充斥着低级趣味,把“我是你爹”、“我跟搭档媳妇有一腿”这类粗鄙段子当作传统艺术,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王珮瑜建议的紧迫性。当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如此扭曲时,加强正统文化教育难道不是当务之急吗?

再看看郭德纲的部分粉丝,所作所为实在令人汗颜!为了无底线地吹捧自家偶像,他们不惜断章取义,恶意曲解王珮瑜的提议,硬是把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歪曲成“伸手要钱”。

更过分的是,他们在传播视频时故意删减关键内容,尤其是“面向青少年推广”的核心部分,导致许多网友根本不明白王珮瑜的真实意图。

即便王珮瑜长期坚持在社交平台免费普及戏曲知识,她的评论区依然充斥着各种恶意攻击。

她不过是呼吁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就遭到某些相声粉丝的集体围攻,仿佛她说一句“艺术家不该唯利是图”就罪大恶极。

相比之下,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的遭遇更加令人唏嘘。仅仅因为提出“反三俗”的艺术主张,他就被某些极端粉丝持续攻击了近二十年。

这种网络暴力的疯狂程度,早已超出正常讨论的范畴,演变成对艺术工作者的人身迫害。

在第十一届文代会的重要讲话中,中央明确强调:“文艺作品应当通俗易懂,但必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倾向。”这一指导方针为文艺工作者划清了创作底线。

作为相声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姜昆不仅肩负着国家级非遗传承的重任,还曾两度担任曲艺家协会主席。他倡导“反三俗”理念,实际上是在履行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贯彻国家文化政策。

自2006年提出这一主张以来,姜昆持续遭受了长达近二十年的网络暴力。攻击者不仅对他本人进行恶毒诅咒、散布谣言和肆意辱骂,甚至将矛头指向他的家人、朋友、合作搭档及弟子。

这种有组织的网络围攻已经超出了文艺批评的范畴,演变成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相较于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遭遇的戏曲粉丝攻击,王珮瑜和姜昆所面对的相声粉丝暴力行为持续时间更长、性质更为恶劣。

主流媒体对此长期保持沉默。这种集体失声的现象值得深思:为何文艺界人士在履行本职工作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舆论关注和声援?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就像老话说的“兼听则明”,既要虚心倾听各方声音,更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那可是历经千年淬炼的智慧结晶,容不得半点亵渎。

眼下网络上的口水仗打得昏天黑地,可咱们心里得明白:文化传承不是儿戏,更不该沦为某些人泄愤的工具。

那些动辄就给人扣帽子、泼脏水的网络暴力,不仅伤了人心,更是在糟蹋文化。想想看,要是连讨论艺术都要提心吊胆,谁还敢说真话?谁还愿意传承文化?

说到底,对待传统文化,咱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数典忘祖。该创新的地方大胆创新,该坚守的底线必须坚守。

让理性的声音多一些,让无谓的争吵少一些,这样才对得起先人的智慧,对得起后人的期待。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